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小题。
背篓情
李复威 ①九岁那一年,父亲从市郊集市上给我买了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当地生产的手工制品——儿童背篓。它小巧玲珑,竹篾光润,编织精细,棕丝拧结的背带美观匀称。我喜爱得抱着它不愿松手,我用它随大人一块儿买过菜、背过水果、外出旅游……未曾料到,在远离家乡40年以后,我又能与背篓有了“一面之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在遵义火车站邂逅了一位“背篓老人”。素昧平生的相识和交谈,谱写了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难以忘怀的插曲。
②出发的傍晚,我们一行人早早来到遵义火车站。站外的小广场上已排起一条条通往各地的候车“长龙”。我注意到,队伍四周游移着一些肩负背篓的人。身边的旅客告诉我,那是为挣脚力钱而帮忙送站的。也许是发现我们携带的小箱小包较多,一位背篓老人拄着一根光溜的木棍径直向我们走来。他不停地嚷着:“同志,用不用送站?”
③此刻,我正为携带的小件行李太多而发愁,急忙向老人招手示意:“老大爷,您管送站,您身子骨行吗?”
④“没得问题!”老人见我主动招呼他,显得分外积极。他用劲拍拍胸脯,又补充一句,“没得问题!”
⑤“送这一趟多少钱?”
⑥“便宜得很,5元钱。”
⑦我以前上过这方面的“当”,“一趟”和“一件”一定要事先强调清楚,“是一趟5元,还是一件5元?”
⑧“你这位同志真会开玩笑,哪里会一件5元这么贵哟,是一趟。”老人点了点我们身边横七竖八的小件行李……“同志,你这件数是多一些,该算一趟半钱。这样喽,我优惠一下,归了包堆就算7元钱。”我点点头,又担心他一个人应付不过来:“要不要再叫一位?”
⑨他一听我这么说,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你尽管放心。”老人在我身旁放下背篓,把它倒扣在地上,坐在了上面,眼睛不停地向四面环顾……
⑩我乘机打量了一下老人,看上去60岁光景,宽宽的脸膛堆满皱纹,泛着黝黑的亮光。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打了补丁的军衣裤,头上缠着黑布带,腰间系着粗蓝布围裙,手上载着破口的手套。满身的尘土,看得出送站活路的艰辛。
⑪老人倚坐的背篓也引起我的注意。黄褐色的竹篾表皮已经被磨损得异常光滑,篓顶的边沿用旧布绕裹着,中间有明显的破折处是用塑料胶条修补的。背篓已经歪斜变形了。这在一般家庭里,早就该被淘汰了。
⑫过了一会儿,老人主动和我搭讪:“同志,听你说得像是……北京话,你这是去……”
⑬“回北京。”“我的男娃儿也在你们北京。”“打工?”“不是的,是读书……上的北京大学。”我一听,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此刻,一种偏见在我头脑中迅速发酵——我的确很难将眼前的这位背篓老人与全国最高学府的精英学子联系起来。
⑭我问老人,孩子都这么大了,上了大学,您为何还要出来“送站”打工?都这把年纪了,该享享福了,“您老要善待自己”。
⑮“哪样自己?”“善待自己,就是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⑯这个话题一开,引起老人连珠炮似的感慨:“同志,你想想,要培养这么一个学生,就算国家给娃儿补助一些,能少得了花钱?听娃儿说,你们那个城市大,东西贵,花销也多。娃儿要买些书,多少有点应酬,放假想去外地见见世面。娃儿想去打点临时工。我想让他专心读书,长点真本事,去报答国家的大恩。”
⑰老人这些扑面而来的、发自肺腑的滔滔话语—来自社会底层的、浸润着泥土气息和劳动汗渍的心声,在反复地冲击着我头脑中那些貌似天经地义的世俗的积垢。一个满面尘污、衣衫不整、肩负破烂背篓的“卑贱者”的强劲的、高贵的生命之光,直射入我的心魂间……
⑱说着说着,候车的队伍骚动起来。往前一望,原来检票员已经到位,开始进站了。只见老人赶忙把箱包一一放入背篓内,双肩挎上背带,一提劲利索地站了起来。我左手拉着一个小箱子,右手在老人身后托抬着背篓,缓缓地随着队伍前进。面对层层的阶梯,老人弓腰拄棍艰难地挪动着,一步又一步,嘴里发出用足气力的哼哧声……我真后悔没有找一位年轻的背篓工送站,别把老人累坏了。可又想到,找了年轻人,这几元钱就没法落到老人的兜里了,我感觉心口有点痛……
⑲湿潮的冬夜,老人满脸汗水,我掏出纸巾给他擦擦前额,老人深情地瞥了我一眼,向我摇摇头。看着老人弯驼的身影和沉重的步履,那一瞬间,我内心深处爆发出一种难以抑制的敬仰之情。
⑳火车渐渐加速了,突然,见老人扔下背篓追赶上来,举着一只手大声地喊道,“不对头!同志,你给的钱多了,这样不行……”我把头使劲伸出窗外,扯着嗓门喊道:“老大爷,换……换个……背篓……”
㉑火车渐行渐远,老人扬着手还在喊叫什么。在茫茫夜色的斑驳灯火中,我凝望着老人缓缓逝去的身影,凝望着老人身旁那歪斜的背篓……
(1)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参照提示,在横线上补全内容。
遇见背篓老人→①“我”与老人谈价“我”与老人谈价“我”与老人闲聊→②老人为“我”送站老人为“我”送站→“我”多付钱给老人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打了补丁的军衣裤,头上缠着黑布带,腰间系着粗蓝布围裙,手上戴着破口的手套。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⑰段画线句“一个满面尘污、衣衫不整、肩负破烂背篓的‘卑贱者’的强劲的、高贵的生命之光,直射入我的心魂间……”的理解。
(4)文中多次出现“背篓”,试结合全文说说“背篓”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我”与老人谈价;老人为“我”送站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9 15:0:1组卷:5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