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及其利用价值的发掘”研究性学习,读图文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1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材料2 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 森林覆盖率 | 主要湖泊蓄水容积 | 湖泊面积 | |
50年代 |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 |
22%(1957年) | 洞庭湖293亿立方米 | 洞庭湖4 300平方千米 |
90年代 |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 |
10% | 洞庭湖174亿立方米 | 洞庭湖2 600平方千米 |
(1)[观察发现]图一中从黄河水采水样,浑浊程度不同,较混浊的水样取自黄河
中
中
(上、中)游河段,反映了水中泥沙含量 大
大
.(2)[观察发现]阅读材料二,近年来,长江上游森林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BCD
BCD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下降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3)[观察发现]黄河和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主要集中在
上
上
(上、中、下)游,原因是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图二中A、B处为我国两个大型水利枢纽,其中A为 三峡
三峡
水利枢纽;长江支流众多,C支流名称是 赣江
赣江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出现的地区是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地区,此区域降水丰沛,由于 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
(人为原因),导致河道淤积,易发生 洪涝
洪涝
灾害.【答案】中;大;BCD;上;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三峡;赣江;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洪涝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0 9:0:9组卷:81引用:2难度:0.1
相似题
-
1.读图回答: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
(2)该图表示的是黄河
(3)该河段多灾的原因为
(4)根治黄河的关键是发布:2024/12/26 11:0:2组卷:55引用:3难度:0.1 -
2.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
发布:2024/12/20 7:30:1组卷:5引用:3难度:0.5 -
3.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图为“黄河各河段径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数据分析--活动小组将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形(如图所示)进行分析。
(1)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是在
第二步:实地考察--活动小组成员暑假期间到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2)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学们发现沿途地表植被生长茂盛,与他们想象的反差很大。
由此推断:当地人们可能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布:2024/12/26 10:0:1组卷:3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