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黑色粉末,已知是铁粉和氧化铜粉末中的各一种,小丽和小强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小丽各取少量两种黑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的黑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蓝色溶液,则A试管中为
CuO
CuO
(填化学式),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H2O+CuCl2
CuO+2HCl═H2O+CuCl2

②小强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黑色粉末。则小强所选的试剂是
A
A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稀硫酸
B.MgCl2溶液
C.KOH溶液
D.Na2CO3溶液
(2)证据推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BaCl2、NaCl、Na2CO3、CuO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所示进行探究,现象如图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均发生且恰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
CO2
CO2

2.蓝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Na2SO4、CuSO4、HCl
Na2SO4、CuSO4、HCl
(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③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Na2SO4+Cu(OH)2
CuSO4+2NaOH═Na2SO4+Cu(OH)2

4.根据上述实验,沉淀D的化学式
BaSO4
BaSO4
,颜色
白色
白色

【答案】CuO;CuO+2HCl═H2O+CuCl2;A;CO2;Na2SO4、CuSO4、HCl;CuSO4+2NaOH═Na2SO4+Cu(OH)2↓;BaSO4;白色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11 20:0:2组卷:17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某化学兴趣小组玩“拼图”游戏,规则是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张图片上的物质分别是Mg、CuO、HCl、NaOH、CuSO4,按表一找位置入座,其中一格空置。
    表一:
    表二:
    ①Mg ③CuO
    ④CuSO4 ⑤HCl ⑥NaOH
    (1)NaOH的俗称
     
    (写一个)。
    (2)若①的位置是HCl,⑥的位置是NaOH,则CuO应摆在
     
    (填序号,下同)位置,⑥与相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拼成表二,继续上下左右平移图片至满足题干要求至少移
     
    步,在移动后的空置格添加一种符合题干要求的物质是
     

    发布:2025/1/3 8:0:1组卷:32引用:1难度:0.6
  • 2.由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幸运52》你喜欢看吗?下面的问题类似于李咏主持该节目时设置的问题.其中答案正确的是(  )
    问       题 答   案
    A 厨房里常用的一种物质,可以用它来发馒头,也可以做洗涤剂 它是烧碱
    B 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日常生活中可用来调味 它是葡萄糖
    C 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也是农村沼气池中由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容易充分燃烧,是清洁能源 它是甲烷
    D 水银不是银

    发布:2025/1/11 8:0:2组卷:4引用:2难度:0.7
  • 3.如图为A、B、C、D、E、F六种物质反应的相互关系.

    图中“-”代表能相互反应,“→”代表转化关系,其中A为黑色固体,A与氧气不足量时反应生成B、与氧充分时反应生成C,其中C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无色无味的液体;E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F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的单质.请问你能试写出这些物质的分子式及化学方程式:
    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F是
     

    A→C的化学方程式
     

    B→C的化学方程式
     

    发布:2025/1/18 8:0:1组卷:7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