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粒大豆的喜剧
夏立君 ①时间是模糊的,情景是清晰的。
②可能是1969年,或是1970年,沂蒙山区的一个村庄,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全家人沉浸在欢乐气氛里——我家自留地里的大豆收获了,每一粒大豆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在家门口一块平地上捶豆子。大豆成熟了,就变成一种极为调皮的庄稼。
③那时我八九岁,我四弟五六岁。我的年龄决定我必须认真地捶豆子。弟弟就不同了,他一心一意玩,捉蜻蜓,捕蚂蚱,玩豆子。瞧,弟弟忽然把头像个拨浪鼓一样甩来甩去。哎,他干了一件多么有创意的事——把一粒新豆塞进耳朵眼里去了。什么办法都用了,最后家里人抱着弟弟找村里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郑重下结论:“俺治不了,最好去县城界湖。”
④界湖?爹娘一听,头都大了。什么病也没长,还要去沂南县人民医院?爹伸出一根手指,在弟弟头上戳了一下,说:“自作自受,让豆子在耳朵里待着吧!”
⑤弟弟很快安之若素,照样玩他的。过了多少天不清楚。一天深夜,弟弟忽然从床上爬起来号啕大哭,捂着有新豆的那只耳朵说疼。爹把弟弟抱在怀里,娘用全家唯一的“电器”——手电筒照弟弟的耳朵,说:“哎呀,豆芽都冒出来了。”
⑥豆子是有生命力的。新豆吸收了弟弟耳朵里的水分养分,膨胀了,发芽了。“我要出去,我要长大!”这样的愿望哪粒大豆没有呢?
⑦天亮了,爹用自行车载着弟弟去了三十多里外的界湖。听说那里有一条全用柏油铺的路,路两边电线杆上都挂着电灯泡……
⑧我从未去过界湖,比我小很多的弟弟却去了界湖。
⑨太阳要落山了,爹和弟弟还没回来。有人从界湖捎来了惊人的口信,据说新豆已和肉长到一起了,爹和弟弟当天就去了另一个更遥远的城市——临沂。临沂!临沂!临沂,就像 。整个童年,它差不多是耸立在我想象中的天边。
⑩一个又一个夜晚,我们那一群小伙伴坐在村头石桥上,面对着星空和大地,以儿童式的苍茫情怀,谈论着山外面的世界。一个年龄大些的伙伴指着南方天空下一团隐隐约约的光亮说:“看,那就是临沂。”那是我心目中一个伟大的人类之城。
⑪爹和弟弟从临沂回来了。弟弟的耳朵看不出任何变化,但弟弟知道了什么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他的身上凭空多了一些神秘的东西。一粒豆子的力量真是不小呀,它一下子就把我弟弟顶到了界湖,顶到了临沂,让弟弟见了大世面。我从心底里羡慕弟弟。
⑫天还是那么明晃晃的,刚打下的新豆还放在一个大筐箩里晒着。我站在天井里,用两根手指捏住一颗新豆端详着。我想:我也放放试试?我捏紧豆粒,在耳朵眼里放一放,没事!拿出来……忽然,豆粒失去了手指的控制,进去了。手指还能摸到它,但已捏不着了。这粒新豆遵循弟弟那粒新豆的轨迹,到达了同样的秘境。
⑬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我一遍遍问弟弟治“病”的过程。弟弟烦了,我只好说了实话。弟弟说:“三哥,你犯了神经病啊!”爹也知道了,还是伸出一根手指,在我头上戳了一下,说:“你也想去界湖,去临沂?你做梦吧!”
⑭耳朵里的这颗大豆,令我眼里的山河异色,生机全无。猪草割满了筐,我无力地躺在一堆洁净的沙丘上。脑袋触着细软的沙,我忽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豆子弄出来。我试着把有豆粒的那一侧脑袋朝沙丘摔去,一下,又一下,摔得越来越猛,摔得天旋地转。
⑮只听轰隆一声巨响,那粒金黄的大豆从本老三的耳朵里冲出来了,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傻的事。
⑯但是,那粒大豆也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在那之后,世界离我并不遥远了。
(选自《时间会说话》,有删改)(1)文章围绕“大豆”写了哪两件“喜剧”?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答。
(2)文章第七至十段写弟弟外出治“病”,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请结合语境,将文章第九段空缺处补充完整,使之成为一个比喻句,并对这个比喻句进行简要赏析。
(4)文章结尾两段先说大豆“冲出来了”,又说那粒大豆“生根发芽了”,这是否矛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①弟弟玩大豆入耳,被迫外出就医,却因此见了世面;②“我”为了见世面,放大豆入耳,却因害怕而强行摔出大豆。
(2)弟弟因外出看病见了世面;引发“我”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向往;并为下文“我”放大豆入耳的内容作铺垫。
(3)示例:遥不可及的梦(或:天上的街市、海市蜃楼等);将“临沂”比作“遥不可及的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临沂的遥远和神秘;表达“我”对临沂的向往;与下文“它差不多是耸立在我想象中的天边”(或:父亲骂“我”做梦)相呼应。
(4)不矛盾。理由:“冲出来了”是指我将放入耳朵的大豆摔出来了;“生根发芽了”是指渴望见世面的梦想,如种子一般在“我”心中生根;这两句话写出了山区少年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2)弟弟因外出看病见了世面;引发“我”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向往;并为下文“我”放大豆入耳的内容作铺垫。
(3)示例:遥不可及的梦(或:天上的街市、海市蜃楼等);将“临沂”比作“遥不可及的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临沂的遥远和神秘;表达“我”对临沂的向往;与下文“它差不多是耸立在我想象中的天边”(或:父亲骂“我”做梦)相呼应。
(4)不矛盾。理由:“冲出来了”是指我将放入耳朵的大豆摔出来了;“生根发芽了”是指渴望见世面的梦想,如种子一般在“我”心中生根;这两句话写出了山区少年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9 8:0:9组卷:38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腊八粥》)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表现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28引用:3难度:0.0 -
2.课外阅读。
渴望 晓萌今年过生日,他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街上的孩子们好多人都有。男孩子们凑到一块儿会比赛,滑得最快最溜的那个,就是大家心中的英雄啊!
生日前三天,晓萌就开始为自己的礼物作谋划。他给爸爸详尽描绘了一个人蹬上滑板车之后的愉快感觉。然后,他在作业本的反面尽可能准确地画出一辆滑板车的图形。最后呈上的是一张价格调查表,上面开列着每个商场出售的滑板车的不同品牌、不同质地以及不同价格的清单。爸爸听完后,只是说一句:上学吧。晓萌愣了半天,也没想明白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
生日前一天,没见到爸爸的任何动静。为保险起见,他把那张滑板车价格调查表拿出来,用黑笔描得粗粗的,先搁在爸爸的枕头边,又用酱菜瓶压在桌子上,最后拿糨糊粘在冰箱把手上。晓萌心里想,爸爸肯定会看见的。
可是生日那天,早晨起床以后,晓萌彻底伤心了,因为爸爸什么也没有买。晓萌在家里垂着头站了好久。然后他背上书包,出门上学去了。
(1)晓萌今年过生日渴望得到一辆滑板车的理由是
(2)生日前三天,晓萌为自己的礼物做了哪些方面的谋划?想一想,在文中用“ ”画出来
(3)第3段中画横线放、搁、压、粘三个动词表现了晓萌
(4)《渴望》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发布:2025/3/13 4:0:1组卷:6引用:1难度:0.0 -
3.课内阅读。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