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文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空抛物、机动车乱停靠、遛狗不拴绳、公共场所吸烟……一系列不文明行为不断发生,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为治理广大市民普遍厌恶的顽症痼疾和各种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各地制定了专门的文明行为促进法规。
法律连线 2020年4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条例》第三章:不得在阳台外、窗外、屋顶等空间悬挂或者堆放物品;要规范有序停放车辆,在指定位置充电;饲养宠物采取必要的安全、卫生措施,不遗弃宠物;在非禁止吸烟场所吸烟时合理避开他人等。 《条例》第三十五条:公民有权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并可以向政务服务热线或者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投诉、举报。 《条例》第五十七条:实施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不文明行为,拒不改正或者多次违反的,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幅度范围内从重处罚。 |
(2)要发挥《条例》的作用,公民和政府部门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3)结合材料及问题看社会文明进步,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立法整治社会生活中不文明行为,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公德意识,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
(2)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②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惩处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做到执法必严;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增强公民文明素养。
(2)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②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惩处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做到执法必严;③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法治意识,增强公民文明素养。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9 8:0:8组卷:1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写入了“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要宪法原则,强调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这表明( )
①立法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
②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
③我国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发布:2024/12/28 1:0:5组卷:24引用:2难度:0.7 -
2.回望中国的法治进程,立法、执法、司法等各方面让我们见证了“中国之治”,这体现了我国( )
①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国家
②坚持依法行政,彻底消除腐败
③坚持厉行法治,营造法治环境
④法治优于德治,保证公平正义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引用:5难度:0.7 -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法之前提”,这句话强调了( )
发布:2024/12/28 1:0:5组卷:3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