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ㅤㅤ数字化阅读利大还是弊大?学校以此作为辩题进行辩论赛,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四份材料,请仔细阅读题目,回答问题。
材料一:
ㅤㅤ①2023年4月23日上午,在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8%,较2021年的81.6%提升了0.2个百分点。
ㅤㅤ②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8%,较2021年增长了0.1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较2021年增长了0.5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 本,高于2021年的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高于2021 年的3.30本。
ㅤㅤ③在数字化媒介中,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523分钟,比2021年增加了4.11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6.58分钟,比2021年减少了1.84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65分钟,较2021年减少了113分钟;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8.79分钟,较2021年减少了1.03分钟。
材料二: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

材料三:各抒己见
ㅤㅤ①学者一:有人说,数字化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它能让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和《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ㅤㅤ②学者二:数字化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化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的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化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ㅤㅤ③学者三:进入数字化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它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局限。
ㅤㅤ④眼科医生:电子产品对儿童和成人的视力影响是近几年大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目前来看,我们还是不建议儿童长时间、近距离地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和外界自然光的光谱成分是不一样的,Led光源的光谱主要是蓝光,长时间接触肯定是不好的。特别是以前有眼部疾患的人,比如青光眼,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可以促使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就是没有眼疾,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频率减少,也容易引起干眼症、视疲劳等问题。
材料四:
摸书
冯骥才
ㅤㅤ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ㅤㅤ②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ㅤㅤ③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找到知己,又发现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ㅤㅤ④闲时,从书架上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凡读过的书,都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ㅤㅤ⑤当一本古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ㅤㅤ⑥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时,“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她的神气好似看到了过去一幅迷人的画。
ㅤㅤ⑦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她早已懂得。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解释“数字化阅读”。
数字化阅读:
通过数字化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进行阅读。
通过数字化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进行阅读。

(2)阅读上面的四个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②材料二在成年人倾向的阅读方式中,手机阅读占比最大。
×
×

③材料四中,第④和⑤段是略写。
×
×

④正方选手在辩论中只能引用材料三。
×
×

⑤反方选手可以从数字化阅读很难进行深度阅读和对眼睛的危害大两方面反驳对手。

(3)材料一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直观性,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情况。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直观性,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情况。

(4)材料三第①和③段中,两位学者都提出了数字化阅读的益处,分别概括两位学者的主要看法。
学者一:
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
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

学者三:
数字化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得到了打破,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更多书籍和推荐信息。
数字化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得到了打破,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更多书籍和推荐信息。

(5)材料四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承上启下。

(6)读材料四第④和⑤段,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回答问题。
①对于读过的书,“我”翻翻、看看、摸摸,是因为
为了回味、重温、再体验读过的书,因为读过的书已经成为有生命的,像一个个朋友
为了回味、重温、再体验读过的书,因为读过的书已经成为有生命的,像一个个朋友

②对于未读的书,“我”翻翻、看看、摸摸,是因为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

③对于一本古旧书,“我”翻翻、看看、摸摸,是因为
一本古旧书具备文化价值,翻翻、看看、摸摸,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意味
一本古旧书具备文化价值,翻翻、看看、摸摸,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意味

④文中反复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写出了
作者对于读书的热爱之情和对书籍的迷恋
作者对于读书的热爱之情和对书籍的迷恋

(7)材料四第⑥段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莫拉丈夫嗜书的程度。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莫拉丈夫嗜书的程度。

(8)材料四中,莫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作者却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例举本学期阅读的书或文章,解释这两句话。
前者指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的一切都记录在书里。后者指书里还有一些更加深奥的知识没有被人们开发出来。
前者指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的一切都记录在书里。后者指书里还有一些更加深奥的知识没有被人们开发出来。

(9)关于这次“数字化阅读利和弊的辩论”,你想加入正方还是反方?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我想加入正方。数字化阅读可以提供便利、灵活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带来更广泛地阅读范围和更高效的阅读方式。
我想加入正方。数字化阅读可以提供便利、灵活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带来更广泛地阅读范围和更高效的阅读方式。

【答案】通过数字化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进行阅读。;√;×;×;×;√;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直观性,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情况。;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得到了打破,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更多书籍和推荐信息。;承上启下。;为了回味、重温、再体验读过的书,因为读过的书已经成为有生命的,像一个个朋友;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一本古旧书具备文化价值,翻翻、看看、摸摸,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意味;作者对于读书的热爱之情和对书籍的迷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莫拉丈夫嗜书的程度。;前者指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的一切都记录在书里。后者指书里还有一些更加深奥的知识没有被人们开发出来。;我想加入正方。数字化阅读可以提供便利、灵活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带来更广泛地阅读范围和更高效的阅读方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19 8:0:9组卷:30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发布:2025/3/9 21:30:2组卷:35引用:5难度:0.4
  • 2.非连续性文本。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查阅资料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19.3% 34.4% 30% 16.3%
    (1)下列从统计表中得出的结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有82.9%的学生每天都会上网。
    B.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不多。
    C.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上网是为了看动漫、电影和下载音乐。
    D.有16.3%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查阅资料。
    (2)你觉得上网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3)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反映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体会,向广大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发布:2025/3/9 11:0:2组卷:41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经常受到侵华日军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侵华日军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杀害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牺牲时年仅13岁。
          材料二: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jù)在上甘岭的敌人,他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负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邱少云身上燃起了大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古往今来,爱国英雄层出不穷,他们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爱国英雄的一组是
     

    A.孔子 岳飞 杨靖宇
    B.李白 方志敏 董存瑞
    C.林则徐 黄继光 赵一曼
    (2)阅读两则材料,从牺牲时“年仅13岁”“年仅26岁”这些语句中,我感受到了
     

    (3)从两则材料中,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并把打动你的原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发布:2025/3/12 8:0:1组卷:29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