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生命的一部分》,完成问题。
生命的一部分ㅤㅤ①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ㅤㅤ②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候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能看书。
ㅤㅤ③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睡。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本台历。那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ㅤㅤ④在旅行途中
火车上
飞机上
我自己更要读书

ㅤㅤ⑤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塌上、厕上、马上的时间来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浪费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ㅤㅤ⑥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样,“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书,出于好奇,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维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出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ㅤㅤ⑦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又富于创造性。
ㅤㅤ⑧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作者通过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用原文回答)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③段的主要内容。
“我”有一次在出差路上弄丢了装有心爱的书的手提包,最后用招待所《中外历史知识台历》代替,像往常样读了书。
“我”有一次在出差路上弄丢了装有心爱的书的手提包,最后用招待所《中外历史知识台历》代替,像往常样读了书。

(4)细读⑥段,总结三条作者可以拿来用的读书方法。
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
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

时下热门的书。
时下热门的书。

偶然遭逢的书。
偶然遭逢的书。

(5)请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一谈作者认为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作者认为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
作者认为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

(6)下面名言与短文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A
A
(填序号)
A.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B.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C.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D.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7)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答案】,;、;,;。;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我”有一次在出差路上弄丢了装有心爱的书的手提包,最后用招待所《中外历史知识台历》代替,像往常样读了书。;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时下热门的书。;偶然遭逢的书。;作者认为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A;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2 5:0:1组卷:3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狼未必是“害兽”ㅤㅤ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狼似乎总和贪婪、凶恶、残暴联系在一起。但美国一些动物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狼并非“一无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某个时期、某个地区等),不但有可能不是“害兽”,甚至还有可能有益于人类呢!
          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上,既无天敌,繁殖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前不久,南美一片森林出现了罕见的“鹿灾”——由于该地自然条件特别优越,鹿的繁殖速度惊人地快,最后数以百计的大鹿小鹿因缺少食物而开始啃食树木了。没过几年,森林一片肃杀——原来,被啃掉树皮、扫光嫩叶的树木经不住成群结(jiē jié)队的鹿的“蚕食”而纷纷枯萎。后来动物学家在“引进”了鹿的“杀手”——恶狼后,森林又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态平衡。
          美国阿拉斯加州荒原上的因纽特人则利用经过特别驯养的“驯狼”来代替猎犬拉雪橇。其实,狼的耐久力和耐寒力都优于猎犬,力量较大,速度较快,于是,“狼橇”已开始在当地风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打上“√”或“×”。
    ①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狼在自然界中生存,有益于人类的发展。
     

    ②“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中“野兔锐减”的原因是草原上有了恶狼,狼要捕食野兔。
     

    ③文中“望兔兴叹”的具体意思是兔子太多,把草原上的牧草啃得精光,牛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兔子把草吃光,这句话写出了兔子对草原的危害。
     

    ④这篇短文的中心是说明狼未必是“害兽”,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有益于人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狼对人类的作用。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多选)
    A.要全面地看问题。
    B.要遵循自然规律。
    C.不要对狼有偏见,狼是一种完美的动物。
    D.狼消灭了野兔和鹿,就可以维持生态平衡。

    发布:2025/3/12 14:0:1组卷:69引用:1难度:0.2
  • 2.课外阅读。
    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更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有时可能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①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
          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地,③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观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们,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2)短文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幽默感能化解尴尬,幽默者充满了自信,这两个例子是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露声色的自卫和反击
    (4)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
     
    ,是
     

    发布:2025/3/12 6:30:2组卷:35引用:2难度:0.3
  • 3.谈学问      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所问。要有所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出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
          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绝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但是应当指出的是,任何有效的怀疑,都必须以大量的实际材料为基础。比如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所进行的挑战,绝不是一时的发现,而是他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潜心观察的结果。没有大量的资料,达尔文绝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怀疑。
          疑之所以可贵,就贵在敢于思索,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真理。地质学家李四光对他的学生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是千真万确的。让我们举着问号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吧!
    (1)短文列举了
     
     
    的事例,充分说明
     
    的观点。
    (2)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说一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的含义。
     

    (3)根据上下文,填入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地心说”被哥白尼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B.由于哥白尼对“地心说”怀疑,因而创立了“日心说”
    C.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哪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D.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哥白尼“日心说”的产生
    (4)第2自然段开头用“学问家”要比用“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好,为什么?
     

    发布:2025/3/13 0:30:1组卷:3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