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千百年来滋润着华夏民族生活的大地,为更好地了解黄河,地学小组的同学们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收集有关资料,并开展“黄河研学”活动。阅读图文资料,与地学小组的同学们一同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资料一】地学小组查到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见图1)并绘制了黄河下游某地区示意图(见图2)黄河流域示意图

(1)地学小组来到黄河上游,参观了龙羊峡水电站,这里水能丰富的地形原因是: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与1989年以前相比,黄河干流1989-2015年的平均输沙量的变化是 减少减少;1989-2015年的平均输沙量特点是 BB(单项选择)。
A.上游的兰州站为0.94亿吨
B.中游的小浪底站为3.80亿吨
C.下游的利津站最少
D.头道拐站比小浪底站少10.84亿吨
(3)地学小组来到中游河段时,深深体会到了“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出现此景象的原因是 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
(4)读图,黄河下游形成了“地上河地上河”现象,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资料二】习总书记提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重大国家战略。依据“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的思想,同学们绘制了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框图。

(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分别与②、③对应的内容,填在相应位置。
A.水土保持
B.节约用水
C.减少污染
D.水力发电
(6)在治理好各自河段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其下游河段的贡献。参照框图中的乙,写出甲和丙处的内容:
甲:为上游提供稳定的 水源水源。
丙:下游河段的含沙量 减少减少(增加减少),防止河道堵塞,河床抬高。
【答案】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减少;B;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增;地上河;水源;减少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9引用:3难度:0.3
相似题
-
1.读图回答:
(1)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注入
(2)该图表示的是黄河
(3)该河段多灾的原因为
(4)根治黄河的关键是发布:2024/12/26 11:0:2组卷:59引用:3难度:0.1 -
2.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
发布:2024/12/20 7:30:1组卷:5引用:3难度:0.5 -
3.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图为“黄河各河段径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步:数据分析--活动小组将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形(如图所示)进行分析。
(1)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是在
第二步:实地考察--活动小组成员暑假期间到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2)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学们发现沿途地表植被生长茂盛,与他们想象的反差很大。
由此推断:当地人们可能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布:2024/12/26 10:0:1组卷:5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