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水蒸气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1800年,尼克尔森利用电解法进行水的分解实验。

(1)拉瓦锡“枪管实验”涉及的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Fe+H2O△Fe3O4+H2Fe+H2O△Fe3O4+H2,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有关水的结论是 aa(填字母)。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可以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2)某兴趣小组也对电解水实验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水的导电能力很弱,加入少量NaOH、Ca(OH)2、NaCl等物质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氯气(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为研究电解水时增强水的导电能力的方法,分别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Ca(OH)2、NaCl,搅拌至充分溶解,利用如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了电解水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
△
水中加入的物质管内位置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NaOH | Ca(OH)2 | NaCl | |
管a电极附近 | 产生少量气泡 | 产生少量气泡,溶液变浑浊 | 产生少量黄绿色气体 |
管b电极附近 | 产生较多气泡 | 产生较多气泡 | 产生较多气泡 |
石墨与电解水生成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石墨与电解水生成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②结合第三组实验现象分析,要探究水的组成,能否在水中加入NaCl来增强导电性,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不能,氯化钠也参与反应
不能,氯化钠也参与反应
。(3)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利用12V直流电源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数据如下:
编号 | 温度 | NaOH溶液浓度 | b管气体体积 | a管气体体积 | 电解时间 |
A | 20℃ | 2% | 20mL | 9.8mL | 54.0s |
B | 20℃ | 5% | 20mL | 9.8mL | 36.2s |
C | 30℃ | 2% | 20mL | 9.9mL | X |
D | 30℃ | 5% | 20mL | 9.9mL | 35.4s |
NaOH溶液浓度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NaOH溶液浓度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②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实验C的电解时间“X”可能是
c
c
(填字母)。a.32.4
b.35.2
c.50.2
d.55.6
③查阅资料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直流电的电压也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在D实验的基础上,若要证明电压增大能加快电解水的反应速率,请利用如图所示的电源设计实验方案:
在30℃,NaOH溶液浓度为5%的条件下,将电压改为15V,测定b管收集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然后与D实验作比较
在30℃,NaOH溶液浓度为5%的条件下,将电压改为15V,测定b管收集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然后与D实验作比较
。
【答案】Fe+H2OFe3O4+H2;a;石墨与电解水生成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氯化钠也参与反应;NaOH溶液浓度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c;在30℃,NaOH溶液浓度为5%的条件下,将电压改为15V,测定b管收集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然后与D实验作比较
△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13 5:0:1组卷:69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的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探究: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恒定在25℃或40℃(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
(1)请结合上述介绍将表中空格补充完整。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pH浓度/(mg•L﹣1) H2O2 Fe2+ ① 为②③提供参照 25 3 204 16.8 ②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3 204 16.8 ③ 探究溶液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5 10 204 16.8
(3)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本题信息,将样品从反应器中取出后应立即将其放入某药品中,反应会迅速停止,该药品可能是
A盐酸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硫酸溶液 D碳酸钠溶液发布:2024/11/25 8:0:2组卷:3引用:0难度:0.3 -
2.据图1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甲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备和收集氧气,他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2)该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进行气密性检查,如果装置不漏气,可以看到
(3)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稍大,所以还可以选用
(4)老师提醒可以用F(万能瓶)来收集气体,则甲同学应将发生装置的导管与F的导管
(5)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这位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K2MnO4)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6)丙同学选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来制氧气,则他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实验
序号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 收集到的
氧气体积/mL反应所需的
时间/s① 5 1 20 1 30.29 ② 5 1 20 0.1 4 16.75 ③ 15 1 20 0.1 4 6.04 ④ 30 1 55 2 10.76 发布:2024/12/18 8:0:1组卷:12引用:2难度:0.5 -
3.下列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中,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A 接触面积 将1g块状石灰石和20mL10%的稀盐酸、1g粉末状石灰石与20mL10%的稀硫酸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B 催化剂的种类 将0.5g二氧化锰、1g氧化铁分别与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 C 反应物的种类 分别将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D 反应物的性质 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表面积相同的镁片和铁片,比较在空气中能否被点燃 发布:2024/12/25 13:0:1组卷:111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