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有这样一段话: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选集》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钱学森一个人一生不犯一些错误,也许就是一种错误。——欧洲名言
综合以上材料,请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4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勇于认错是一种赢的态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犯错后,你持什么态度。
程颢、程颐两兄弟去听周敦颐讲学,他们觉得周敦颐的观点不妥,便当众对周敦颐出言讥讽。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后,说:“周先生是理学大师,你们当众讥讽,实在是愚蠢无知、胆大妄为,我要你们当众向周先生道歉,为他挽回颜面。”程颢说:“可是,当众赔礼道歉,我们兄弟俩以后还有什么颜面?”父亲说:“有错不改,才没颜面,当年廉颇负荆请罪,赢得了万世颂扬,哪里丢了颜面?”最后兄弟俩当众向周敦颐赔礼道歉。当他们再次静下心来,听周敦颐讲学,深深地被其才华所吸引。最后周敦颐收他们为弟子。程颢、程颐后来也成了理学大家。
向别人道歉,看似示弱,丢面子,其实不然。一个知错不改的人只会被人瞧不起,哪里有什么面子,而知错就改则会赢得别人的赞赏,是为自己挣了面子。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很多人却不明白,以至于固守自己的错误,不肯道歉,最终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
时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诺贝尔奖得主巴尔的摩,曾被牵涉进一起造假事件。当时,巴尔的摩的一个项目的合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的有关数据系造假。巴尔的摩曾经高度称赞过这篇论文。他担心自己的声誉受损,便为之辩护说,科学文章中有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并非有错即造假。但后来事态逐渐严重,以至于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调查组专门调查此事。而巴尔的摩则表现得更加强硬,甚至质疑说,国会调查属于政治干预学术行为。洛克菲勒大学校董事会决定,一个争议性的、有污点的学者并不适合担任一所名校的校长,巴尔的摩被迫辞职。
声誉来源于别人对你的操守和品行的认同与尊重。犯了错误,为了怕损害声誉而百般辩解,你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是不能容忍批评的狭隘心胸和只顾自己而不尊重事实的自私心态,别人怎么会尊重你?你还有什么声誉可言?而勇于承认错误,别人看到的是你宽广的胸襟以及尊重事实和他人意见的态度,因此会更尊敬你,你也会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声誉。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认识错误。犯了错误,怕丢面子,怕声誉受损,怕承担责任,因而不愿承认,甚至掩饰错误、知错不改,最后会失去更多,无异于犯下更大的错误。而勇于认错则是一种赢的态度,从错误中汲取到提升自己的力量,获得进步的契机,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谅解和赞赏。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犯错后,你持什么态度。
程颢、程颐两兄弟去听周敦颐讲学,他们觉得周敦颐的观点不妥,便当众对周敦颐出言讥讽。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后,说:“周先生是理学大师,你们当众讥讽,实在是愚蠢无知、胆大妄为,我要你们当众向周先生道歉,为他挽回颜面。”程颢说:“可是,当众赔礼道歉,我们兄弟俩以后还有什么颜面?”父亲说:“有错不改,才没颜面,当年廉颇负荆请罪,赢得了万世颂扬,哪里丢了颜面?”最后兄弟俩当众向周敦颐赔礼道歉。当他们再次静下心来,听周敦颐讲学,深深地被其才华所吸引。最后周敦颐收他们为弟子。程颢、程颐后来也成了理学大家。
向别人道歉,看似示弱,丢面子,其实不然。一个知错不改的人只会被人瞧不起,哪里有什么面子,而知错就改则会赢得别人的赞赏,是为自己挣了面子。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很多人却不明白,以至于固守自己的错误,不肯道歉,最终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
时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诺贝尔奖得主巴尔的摩,曾被牵涉进一起造假事件。当时,巴尔的摩的一个项目的合作者发表的论文中的有关数据系造假。巴尔的摩曾经高度称赞过这篇论文。他担心自己的声誉受损,便为之辩护说,科学文章中有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并非有错即造假。但后来事态逐渐严重,以至于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调查组专门调查此事。而巴尔的摩则表现得更加强硬,甚至质疑说,国会调查属于政治干预学术行为。洛克菲勒大学校董事会决定,一个争议性的、有污点的学者并不适合担任一所名校的校长,巴尔的摩被迫辞职。
声誉来源于别人对你的操守和品行的认同与尊重。犯了错误,为了怕损害声誉而百般辩解,你呈现在别人面前的是不能容忍批评的狭隘心胸和只顾自己而不尊重事实的自私心态,别人怎么会尊重你?你还有什么声誉可言?而勇于承认错误,别人看到的是你宽广的胸襟以及尊重事实和他人意见的态度,因此会更尊敬你,你也会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声誉。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认识错误。犯了错误,怕丢面子,怕声誉受损,怕承担责任,因而不愿承认,甚至掩饰错误、知错不改,最后会失去更多,无异于犯下更大的错误。而勇于认错则是一种赢的态度,从错误中汲取到提升自己的力量,获得进步的契机,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谅解和赞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发布:2025/1/3 8:30:2组卷:2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读以上材料,你有何启迪?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发布:2025/1/3 9:0:2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则消息震撼全网。四川泸定地震中失联17天的甘宇在人们的不懈寻找下、终于获救!
甘宇是国有大型水电站的一名技术员,地震中,他冒险拉闸泄洪、排险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绝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来维持生命、此时甘宇不知道,一场围绕他而展开的搜救活动正在进行中,从政府到民间,从怀抱希望的亲人、专业敬业的救援队员到熟悉环境的村民……,无数人自发自愿,前赴后继,冒着余震、落石,走过断道、悬崖,抱着不放弃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独自找寻两天,最终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认识的甘宇。
人们感动于好人甘宇的坚强和自救,感动于生命的韧性;更感动于众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们,才创造了这个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迹。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