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系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调查发现,在浮游动物、沙蚕、贝类、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而且摄食微塑料的生物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最近意大利科研团队又在人类母乳中首次检测出了微塑料颗粒,其对婴儿的潜在健康影响目前仍未可知。
(1)沙蚕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 相似的体节相似的体节组成;贝类大多具有贝壳,柔软的身体表面有 外套膜外套膜。
(2)鲸体毛退化,俗称“鲸鱼”,但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原因是 胎生、哺乳胎生、哺乳。
(3)从海洋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沙蚕、贝类等属于消费者,其误食的微塑料会通过捕食关系沿 食物链(网)食物链(网)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4)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小鼠数量(只) | 饲喂方式 | 实验结果 | |
小肠绒毛状态 | 体重增长值(g/只) | |||
甲 | 20 | ? | 数量多排列整齐 | 7.34 |
乙 | 20 | 每日饲喂含0.3%微塑料M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 数量少排列散乱 | 1.84 |
丙 | 20 |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M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 基本消失 | -0.12 |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M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M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影响小鼠的
消化和吸收
消化和吸收
功能,导致它们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变化不同,原因是 两组小鼠饲喂的饲料中所含微塑料M的浓度不同,微塑料浓度越高,对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越大
两组小鼠饲喂的饲料中所含微塑料M的浓度不同,微塑料浓度越高,对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越大
。(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请列出可行的措施(至少两条)
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
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
。【答案】相似的体节;外套膜;胎生、哺乳;食物链(网);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M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消化和吸收;两组小鼠饲喂的饲料中所含微塑料M的浓度不同,微塑料浓度越高,对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越大;不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垃圾;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3 5:0:2组卷:18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