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只小鸟在忙于收拾家当准备搬家,遇到它的邻居。它的邻居问:“你要往那里去?”
小鸟答:“我要搬到东边的树林去。这里的人都说我歌声太难听,所以我得搬家。”
邻居答道:“如果你不改变唱歌的声音,就算你搬到东边的树林去,那里的人也一样会讨厌你。”
小鸟沮丧地回答:“可我的声音是无法改变的呀!”
邻居说:“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必须改变自己;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那就改变世界。”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考点】材料作文.
【答案】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比尔盖茨曾说过:“社会充满不公平的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人应该适应坏境,改变自我。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成就一番事业。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他高洁的志向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
适应环境,才能使自己得到提高。一个刚考入高中的学生因听不懂物理老师的方言而苦恼、抱怨,进而排斥,结果对物理很感兴趣的他期中考试破天荒不及格。于是,家长找学校要求换老师,学校领导婉言拒绝,因为这位老师本身很优秀,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适应老师的讲课。孩子认真反省后终于明白:我无法改变老师的方言,就只能改变自己。于是下决心细听多问,慢慢适应了老师的讲课,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改变老师的方言,也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才可以使自己进步。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使人走向成功。在我国流传着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古希腊,也有一位伟人能够移山,他的名字叫柏拉图。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之术,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达尔文也曾说过:“适者生存。”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成就一番事业。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他高洁的志向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
适应环境,才能使自己得到提高。一个刚考入高中的学生因听不懂物理老师的方言而苦恼、抱怨,进而排斥,结果对物理很感兴趣的他期中考试破天荒不及格。于是,家长找学校要求换老师,学校领导婉言拒绝,因为这位老师本身很优秀,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适应老师的讲课。孩子认真反省后终于明白:我无法改变老师的方言,就只能改变自己。于是下决心细听多问,慢慢适应了老师的讲课,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改变老师的方言,也改变不了这个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才可以使自己进步。
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使人走向成功。在我国流传着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古希腊,也有一位伟人能够移山,他的名字叫柏拉图。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之术,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达尔文也曾说过:“适者生存。”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变化,就要学会改变自己。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改变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自己。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发布:2025/1/3 8:30:2组卷:2引用:4难度:0.5 -
2.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
读以上材料,你有何启迪?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400字。发布:2025/1/3 9:0:2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9月21日,一则消息震撼全网。四川泸定地震中失联17天的甘宇在人们的不懈寻找下、终于获救!
甘宇是国有大型水电站的一名技术员,地震中,他冒险拉闸泄洪、排险救人而被困山林,身陷绝境中,甚至要靠喝尿液来维持生命、此时甘宇不知道,一场围绕他而展开的搜救活动正在进行中,从政府到民间,从怀抱希望的亲人、专业敬业的救援队员到熟悉环境的村民……,无数人自发自愿,前赴后继,冒着余震、落石,走过断道、悬崖,抱着不放弃的信念,搜救不停止;年近60的普通村民倪太高在山里独自找寻两天,最终找到了他之前并不认识的甘宇。
人们感动于好人甘宇的坚强和自救,感动于生命的韧性;更感动于众多普通人的善意接力——正是他们,才创造了这个守望相助的生命奇迹。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发布:2025/1/3 9:0:2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