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闻一多的《死水》,思考并简要回答:这首诗中的形象“死水”,有哪些特征?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美特征是如何呈现的?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
不如多扔些,
爽性泼你的。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
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考点】诗歌.
【答案】第一问:作者以新颖恰切的比喻破题,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比做一沟绝望的死水”,他滞塞、污秽,毫无生气,肮脏不堪。作者还故意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好的形象,来反衬铜绿、铁锈、油腻、白沫等丑恶的事物,目的是为了揭露旧中国表面的繁荣下腐朽肮脏的本质。那些红灯绿酒、珍珠罗绮所构成的斑驳陆离的世界,掩饰不住腐朽统治者的腥臭烂污。
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和反讽的手法,实写虚拟,巧妙配合,创造出了深邃奇崛的意境。“死水”再加“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
第二问:三美:
一、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乐和押韵上。诗中每句都由二个字或三个字的音尺(或称为顿)构成,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里每句都有四个音尺,句中二字音尺和三字音尺相间隔,加上每句收尾都是双音词,四押韵,读起来铿锵和谐。
二、建筑美。指保持诗的整齐的外形。这首诗每行九个字,每段四行,齐整划一,被称为方块体。
三、绘画美。指讲究词藻。这首诗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富有色彩的美好形象来描绘死水中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霉烂生锈后出现的假象。又用绿酒、白沫、小珠、花蚊等作比喻,刻画出一沟死水所具有的种种特征并给人以厌弃的联想。这种以美写丑的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由于《死水》充分体现了新格律诗的三美,奠定了新格律诗在诗坛的地位,在新诗发展史上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诗人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和反讽的手法,实写虚拟,巧妙配合,创造出了深邃奇崛的意境。“死水”再加“绝望”,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精神。
第二问:三美:
一、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乐和押韵上。诗中每句都由二个字或三个字的音尺(或称为顿)构成,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里每句都有四个音尺,句中二字音尺和三字音尺相间隔,加上每句收尾都是双音词,四押韵,读起来铿锵和谐。
二、建筑美。指保持诗的整齐的外形。这首诗每行九个字,每段四行,齐整划一,被称为方块体。
三、绘画美。指讲究词藻。这首诗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富有色彩的美好形象来描绘死水中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霉烂生锈后出现的假象。又用绿酒、白沫、小珠、花蚊等作比喻,刻画出一沟死水所具有的种种特征并给人以厌弃的联想。这种以美写丑的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由于《死水》充分体现了新格律诗的三美,奠定了新格律诗在诗坛的地位,在新诗发展史上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3引用:1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这清晨,这欣喜
[俄]费特
这清晨,这欣喜,
这昼与光的威力,
这长空澄碧,
这叫声,这雁阵,
这飞鸟,这鸣禽,
这流水笑语,
这柳丛,这桦林,
这液滴,这泪痕,
这绒毛飞絮,
这峡谷,这山峰,
这蜜蜂,这昆虫,
这哨音尖厉,
这晚霞余辉灿烂,
这乡村日暮慨叹,
这夜晚难眠,
这卧榻闷热昏暗,
这夜莺呖呖鸣啭,
这都是春天。(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清晨,这欣喜,/这昼与光的威力”,诗的开篇点明了诗歌的歌咏对象,“威力”一词让人感受到春光的热烈。
B.诗中既有宏大之景——“长空”“流水”“峡谷”“山峰”,也有细微之物——“液滴”“绒毛飞絮”“蜜蜂”。
C.“长空澄碧”“流水笑语”“余晖灿烂”展现了明快的色彩,勾画了一幅欢快、明艳的春日清晨图。
D.“这蜜蜂,这昆虫,/这哨音尖厉”,视听结合,“尖厉”一词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力。
(2)试结合诗歌内容,体会每句开头“这”字的表达效果。发布:2024/12/24 8:0:2组卷:3引用:1难度:0.7 -
2.对下面文字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红烛啊!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不误,不误!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然后才放光出?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一误再误;矛盾!冲突!——闻一多《红烛》节选发布:2024/12/20 11:30:7组卷:27引用:3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作品开篇语出惊人,腐朽的生活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民族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B.“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通过写河岸上欣欣向荣的春景,表达对民族觉醒的乐观态度。
C.“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诗人呼吁播种者及时播种,就是呼吁人民大众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奋起抗争。
D.“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写出了诗人为了民族的奋起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决心。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的语言是素净的、庄重的,虽然没有用到形容词,但却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
B.“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佥色的颗粒”,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大地即将复活,照应标题,
C.第二节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春天到来大地充满生机时的激动与喜悦。
D.“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通过声音的延长,节奏的变化,情感得到释放,增强了抒情效果。发布:2024/12/31 22:30:1组卷:1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