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ㅤㅤ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ㅤㅤ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ㅤㅤ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ㅤㅤ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ㅤㅤ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ㅤㅤ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ㅤㅤ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句子中的“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D
D

A.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B.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准确率的特点。
C.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
D.“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6 6:0:10组卷:32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饿了,吃个“塑料袋”吧》一文,回答各题。
          ①要是有个人在你面前吃塑料袋,那画面是不是不可想象?但最近在印度,还真有人吃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可以直接放嘴里干吃,不想干吃,还可以溶到水里喝!
          ②发明这个塑料袋的印度小哥名叫Ashwath Hedge,出生在印度芒格洛尔的郊区,那里垃圾成山。他说:“我是个印度教徒,对我们而言,太阳、土地、水里都有神灵。为了自己,为了后代,我们必须努力。”
          ③2012年,他找来十多个志同道合的专家,历经4年,自己掏钱尝试了上百种原料,不断实验,终于找到合适的原料和配方比例,研发出可食用塑料袋。
          ④这种袋子用12种可食用原料做成,包括马铃薯、木薯、玉米、植物油等100%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物质,连袋上的油墨都可以吃。
          ⑤如果不想吃,大可把它扔了,完全无害。在野处,180天降解;埋土里,45天;放水里,一天;沸水里,只要15秒。就算烧了也不会产生污染,没有刺激性气味,更没有有毒气体。凭借这款塑料袋,小哥还入选了印度《福布斯》杂志2017年的“30under30”。
          ⑥小哥应印度环保部邀请,回到芒格洛尔成立了EnviGreen公司,随后建厂,现在每月能产大约1吨可食用塑料袋。他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说,以后还准备进军牛奶袋产业。大家喝完袋装牛奶,就可以把包装吃了,一点儿都不浪费。
    (选自《意林•青年励志馆》,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⑤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除?为什么?
    (4)助力环保,我们在行动。生活中,有哪些好的环保建议?请你写出两条。

    发布:2024/12/10 22:30:1组卷:145引用:13难度:0.7
  • 2.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
          ①“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酸性体质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治愈疾病,维持健康,食物也有酸碱之分。我们要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
          ②这套说法你一定经常听说,它被不少人奉为养生经典。然而,就在2018年11月2日,这套理论终于被“官宣”为伪科学,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罗伯特•欧阳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这位罗伯特就是大名鼎鼎的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他将红肉、糖、蛋、奶制品、酒精、咖啡等归类为酸性食物,将蔬菜、水果、谷物、鱼类等归类为碱性食物。他不仅写了四本书来推广这套理论,还大胆地以这套理论为依据治疗癌症患者,癌症患者按照他的要求,放弃化疗,采用他独创的碱性疗法治疗,吃碱性食物,注射高达500美元一针的小苏打针剂,最终导致癌症患者病情恶化到四期。
          ③酸性体质,碱性体质,从哪里测定?罗伯特的理论语焉不详,因为根本就无法测定。流遍我们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PH值在7.35-7.45之间,是偏碱性的,胃液PH值在0.5-1.8之间,可以说是非常“酸”了,而再向下到了肠道,又变成碱性的了。排泄物尿液,酸碱跨度非常大,PH值从四点几到八点几都有可能。体液的酸碱是根据特定器官所需要的环境决定的。比如胃液需要用酸来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达到消化目的,同时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肠液偏碱性,是因为胰蛋白酶需要碱性的环境;尿液酸碱度跨度大,是因为肾脏有调节作用。人体是酸是碱,测哪里,还是取均值?显然都不合适。
          ④在中医理论里,也没有酸碱体质一说。国医大师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认为体质秉承于父母,和遗传有关,同时又和生活地域、生活习惯、所患疾病等有关。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去峰填谷”,做一些改善。
          ⑤人体不好说酸碱,那食物呢?在食品化学分析中,食品燃烧后所剩灰烬中,如果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溶于水后可生成酸性溶液:如果灰烬中含有较多钾、钠、钙、镁元素,溶于水后可生成碱性溶液,这就是食物酸碱性说法的由来。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⑥其实,我们害怕的“酸性体质”,是被偷换了概念,酸性体质致病是一种误解。以肿瘤为例,人在患了肿瘤之后,可能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这是病在前,酸在后,而不是因为体质偏酸导致了肿瘤产生。
          ⑦那我们该怎样选择饮食呢?其实,就两点:全面、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这样的饮食结构才能称为健康的饮食结构。
    (1)文章第①②段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遍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是偏碱性的。
    B.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决定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也可以做些改善。
    C.人在患了肿瘤之后,一 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
    D.第⑤段划线句子承上启下,由对人的酸碱体质的说明转入对食物酸碱性的说明。
    (4)小明的妈妈是一位忠实的“酸碱体质”理论信奉者,不吃酸性食物,只吃碱性食物。请结合全文观点予以反驳,使其健康饮食。

    发布:2024/11/24 7:30:1组卷:237引用:5难度:0.7
  •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大雪天气为何不在大雪节气      ①“小雪”和“大雪”是我国著名“24节气”中的两个节气。小雪节气在前,大雪节气在后。按通常理解,大雪节气的雪应比小雪节气下得大;但其实,小雪节气的雪比大雪节气大,是我国华北乃至北方地区的普遍规律。
          ②以北京为例。为了简化统计,本文用主要含小雪节气的11月代替“小雪”节气。主要含大雪节气的12月代替大雪节气。统计出现积雪深度5厘米以上(大雪天气)的月最大雪深,结果发现,在所有69年资料中,只有7年的11月份最大雪深比12月小。如果雪深标准从5厘米提高到8厘米,则69年中无例外地11月都比12月大。其实,比北京冬季更冷更北的地区,由于10月已有零下低温,因此,不仅11月最大雪深大于12月,而且10月最大雪深也大于11月。即,北方大雪都在初冬而非隆冬。
          ③实际上,只要天气条件合适,甚至立冬节气之前,北京偶尔也能降下罕见大雪。例如2003年11月6日,北京一场大雪,积雪深度达17厘米,远远超过了北京69年积雪记录中11月份11厘米的历史最大记录。
          ④“小雪”的雪比“大雪”大,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比大雪节气大,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
          ⑤其实,在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因为那时气温更低、大气中水汽更少)。而是在2月下旬的雨水节气。还以北京为例。北京1959年2月25日和1979年2月23日,两天最大积雪深度都达到了创纪录的24厘米!究其原因,与“小雪”的雪比“大雪”大是类似的。即2月下旬已过全年最冷时期,冬末初春天气,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强强对峙,密度较小的暖气流在密度较大的冷气流背上强烈、持久上升,遂可能降下大雪。
          ⑥所以,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中的大多数气象台站,冬季中最大积雪深度大都有秋末初和冬末春初两个高峰,隆冬反是相对低谷的规律。
          ⑦很有趣,我国东部中部冬季最大的降雪天气,不在最为严寒的东北地区,而在南方,间则在“小寒(1月5-6日)”“大寒(1月20-21日)”,也不在大雪节气。东北许多地区最积雪深度虽然都在50厘米以上,甚至60厘米,但是并非一场雪所成,而是雪后不化,多场累积所致。实际上那里每场雪反而都不大,因为那里极为严寒。我国东部中部地区最大雪,令人意外地出现在江淮、江南北部地区(但很快化完)。主要是这里纬度低,发生降雪暖气流层比北方更加深厚,水汽总量也更丰富的缘故。例如1954年末到1955年元旦一年持续两三昼夜的大雪,北纬32度附近最大雪深都在40厘米左右。其中安徽寿县和江苏南京分别达到52和51厘米。80年代中期的一个隆冬(记得在1月中下旬),我们一行从北京飞去杭州开会,正遇大雪,飞机在杭州盘旋20多分钟,最后只好伺机降落在上海机场。这场大雪雪深最大的地方也有45~50厘米。
          ⑧这里最大降雪多发生在1月份小寒大寒节气的原因,主要是这里冬季暖和,所以只有最冷时期才有合适的零下低温以利于降大雪。至于地域发生在江淮的原因,是这里纬度南北适中,江淮以北冬季严寒水汽条件较差,江淮以南气温过高,都难降“鹅毛大雪”。广而言之,我国南方凡冬季温暖的地区,如有大雪,一般都下在最冷的小寒大寒而非大雪节气。
    (作者:林之光。摘编自《科普时报》11月22日,有删改)(1)你有一位广州的朋友想来郑州欣赏大雪飞扬的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图,告诉他(她)最有可能达成心愿的节气是
     
     


    A.小雪   B.大雪   C.雨水   D.大寒
    (2)文章第⑦段末尾写“我”的一次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材料,与本文相比,说说它们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并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当片片金黄的银杏叶随寒风开始旅行,光秃秃的树木孤独地摇晃着,小雪时节即将来临,意味着冬天真正来到了。
    “小雪”是寒冷天气的开始,但中国幅员辽阔,小雷时节北方虽已霰雪纷纷,但江南地区呈现的依然是深秋景色。唐代诗人陆龟蒙是这样描绘的:“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
          而在南国炎洲,更是温暖如春,唐人张登《小雪日戏题绝句》道:“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这里不但没有雪,而且梧桐依旧绿意盎然,朱槿花依旧美丽盛开,风光融融宜养生,连老天的雨露都偏向了这里。
    (作者:徐新。摘编自《“小雪”诗情》2019年11月19日《齐鲁晚报》)

    发布:2024/11/2 8:0:1组卷:1引用:2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