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班级围绕“母爱”开展美文分享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是母亲,给了我一盏明灯吴晓乐ㅤㅤ①我三岁多时,母亲把我们姐弟从奶奶身边接来同住。平日她把我们送入幼儿园,假日则带我们去博物馆。我对动植物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势必认读每一段介绍文字,母亲在我身后一行行朗读,不忘给我解释含义。
ㅤㅤ②上小学时,母亲慎重地交给我一样物品;字典。自字典交到我手上的那一秒起,母亲就再也不帮我认读任何一个字,我读不出招牌上的字,问她,她只要我记下,让我返家后查字典。
ㅤㅤ③我当然讨厌母亲的做法。为着一个字,得在字典里翻寻,字字都在“此山中”,对于幼小的我,也有“云深不知处”的无奈。我为了减轻日后的负担,若课文学到“雨”,就连着部首一路读到“雪霞霜雾霪”,也因为每个字都是我亲手掘出,便显得格外刻骨铭心。
ㅤㅤ④上小学时,我是敬仰母亲的;升入初中后,这份敬仰日渐生变。
ㅤㅤ⑤初中的第一堂英文课,老师问全班,有谁不能按顺序念出所有的英文字母。我没有多想便举了手,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竟是少数。回家后,我把这份难堪与羞耻扔给母亲。母亲向我道歉,说:“我只读到小学,不清楚原来英文这么重要。你的学历比我高了,不然这样,我再带你去买一本英文字典,好吗?”我以沉默作答。这份复杂的情绪,到了高中愈加严重。
ㅤㅤ⑥高二时,我因胃酸倒流,每个星期有一天得去医院检查。我跟母亲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等待,有时母亲会想到什么似的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下一秒,她又陷入自我审查、修正,“算了,当我没说,我也没读过书,我懂什么”。对话便到此终止。又一个星期,我们坐在同一张长椅上,忍受同一份尴尬。相比之下,做胃镜真是太轻松了,一根细管,数次忍耐和几分疼痛就能看清楚病灶。也许那时候我与母亲之间也需要一根管子,去查看生活的酸液是如何将我们之间的关系腐蚀出窟窿的,为什么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只剩下沉默。我怨过她,怨她什么也不懂,填志愿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学校的排序。这反复纠缠的情结,直到我大学毕业,才有了释怀的契机。挚友与我吐露生命的负担,我也看到其他孩子的伤楚。他们被父母的期望压得喘不过气,而我的母亲从头到尾,不忘送给我最难能可贵的爱:自在。
ㅤㅤ⑦我本该向母亲道歉,但我没有。我以为母亲能从我重新释出的对她的依赖,理解到我对过往言行的懊悔。我低估了道歉这一举动的功效,对受伤的人而言,这是不容省略的仪式。
ㅤㅤ⑧一场国外旅行,终于使我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我跟前台服务人员用英文争执起来,母亲也很紧张,不时出声询问。工作人员请来经理,我得同时和两个人沟通,母亲的频频询问让我左支右绌。我转头,以不耐烦的语气说:“你先在旁边等好不好,我这里很忙。”几天后,在餐厅里,母亲突然开口说:“那日在前台,你让我很受伤。你让我觉得我英文不好,什么都不懂,是个累赘。”母亲似是再也承受不了,一把撕开我们多年以来绝不轻易碰触也从未结痂的伤口。闻言,我跌入时光的回廊:博物馆的标本、为我朗读介绍文字、手上字典的重量、我升入初中时既欣喜又心酸的祝福……“从今天起你就读得比我高了”……在她认识的字比我多时,我们相互理解;而在我习得的知识比她多时,我却单方面地关闭频道,再也不让她收听。羞耻感淹没我的心房,我的眼泪也扑簌簌直落。
ㅤㅤ⑨我深知母亲苦于她的失学。她终其一生,在职业上的选择很少,升迁时也总是碍于学历要求而晋升不得。我深知母亲辛劳的一生,与她长女的身份密切相关,她牺牲自己,换来手足的进学。我偶尔体谅,偶尔怨恐着她奈何要生为长女。我把一切形容得仿佛她可以选择,但她没得选择。
ㅤㅤ⑩我向母亲道歉,我错了,我的书读得太差劲了,知识的存在是用以认识自己,而非否认来历。母亲也掉泪了。她原谅了我,她总是能谅解别人对她的误解。
ㅤㅤ⑪到了三十岁,我看得更清晰。母亲没有给我指示,她给了我一盏明灯。
(刊载于2023年4月,有删改)(1)阅读文章,先要理清故事脉络。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以下导图。

(2)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羞耻感淹没我的心房,我的眼泪也扑簌簌直落。(赏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阅读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面对事情同样都是沉默,两文中的母亲沉默的原因,有何不同?
【链接材料】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ㅤㅤ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史铁生《我与地坛》(3)下面是其他小组分享的诗歌摘抄。请结合下列材料与文章内容,谈谈你在这次分享活动中对“母爱”的认识。
ㅤㅤ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
——冰心《繁星》(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①母亲带“我”去博物馆,逐字教“我”认读;②“我”听到其他孩子吐露所承受的来自父母的压力时,才意识到母亲给“我”的自在是最难能可贵的爱;③出国旅行的矛盾使“我”与母亲终于敞开心扉。
(2)①“淹没”指漫过;盖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我”直面过去不与母亲沟通、单方面疏远时内心的羞愧。“扑簌簌”形容眼泪轻轻落下的样子,写出“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母亲的后悔,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②本文中的母亲担心自己无法给出更好的建议而让孩子心烦,因此选择了沉默;链接材料中的母亲虽然明白孩子不愿跟自己同去的原因但不知如何表达,选择给孩子时间独处思考而沉默。
(3)示例:本文中的母亲并未直接告诉“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却用自己的爱包容“我”对她的怨怼。母爱是伟大的,也是隐秘的。母爱也许从未宣之于口,却像春天的阳光一样默黑滋养着如花儿一般的孩子。作为孩子,我们要时刻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珍惜与母亲相处的点滴。
(4)这句话点明了题目,与前文呼应,“指示”指初高中时期母亲因学历低不能给予“我”知识教育上的帮助,“明灯”不仅指后面母亲对“我”的不耐烦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表达自己的委屈让“我”直面过往言行中对母亲的伤害,还指“我”最终向母亲道歉并意识到“知识的存在是用以认识自己,而非否认来历”的道理,表现了母亲对“我”精神教育上的引导,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爱。
(2)①“淹没”指漫过;盖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我”直面过去不与母亲沟通、单方面疏远时内心的羞愧。“扑簌簌”形容眼泪轻轻落下的样子,写出“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母亲的后悔,体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②本文中的母亲担心自己无法给出更好的建议而让孩子心烦,因此选择了沉默;链接材料中的母亲虽然明白孩子不愿跟自己同去的原因但不知如何表达,选择给孩子时间独处思考而沉默。
(3)示例:本文中的母亲并未直接告诉“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却用自己的爱包容“我”对她的怨怼。母爱是伟大的,也是隐秘的。母爱也许从未宣之于口,却像春天的阳光一样默黑滋养着如花儿一般的孩子。作为孩子,我们要时刻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珍惜与母亲相处的点滴。
(4)这句话点明了题目,与前文呼应,“指示”指初高中时期母亲因学历低不能给予“我”知识教育上的帮助,“明灯”不仅指后面母亲对“我”的不耐烦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表达自己的委屈让“我”直面过往言行中对母亲的伤害,还指“我”最终向母亲道歉并意识到“知识的存在是用以认识自己,而非否认来历”的道理,表现了母亲对“我”精神教育上的引导,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爱。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5 7:0:1组卷:1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