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瓶盖、牙膏盒、铁丝、4个标有“1N”的钩码和刻度尺等,制作如图1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
标注刻度方案一:①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测力计的指针,标注“0”刻度线 回形针时,回形针的下端 应该应该(选填“应该”或“不应该”)挂上瓶盖。
②瓶盖内依次放置钩码,在指针所指位置分别标注对应的刻度。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表。
拉力F/N | 0 | 1 | 2 | 3 | 4 |
橡皮筋伸长ΔL/cm | 0 | 1.2 | 3.4 | 6.1 | 99 |
(1)如果让你利用该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标注刻度时,你会选择方案
一
一
,你的理由是 拉力越大,橡皮筋伸长越长,但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不成正比
拉力越大,橡皮筋伸长越长,但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不成正比
。(2)若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他们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两个力的合成。小明继续用橡皮筋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他首先将橡皮筋拉至原长O点固定,再用两个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A、B共同沿竖直方向向上拉O点至
O'
O'
点,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A、FB。接下来他用一个调零后的弹簧测力计C仍将O点也拉伸到O′点。①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C=
3
3
N,这时我们就说FC是FA、FB的合力;②小明两次实验中将橡皮筋从O点都拉伸到同一点 的目的是使两次实验中力的
作用效果
作用效果
相同;③本实验主要利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考点】探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答案】应该;一;拉力越大,橡皮筋伸长越长,但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不成正比;O';3;作用效果;等效替代法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17 8:0:8组卷:7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小强同学用一根弹簧作研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伸关系的实验,具体纪录数据如表:(g=10N/kg)
拉力(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弹簧长度(cm) 5.0 6.0 7.0 8.0 9.0 10.2 11.0 12.10 13.30 14.20 14.90
(2)当悬挂某物体时,弹簧长度为8.5cm,问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多少?(文字与计算说明都可)
(3)用这根弹簧作弹簧测力计,能否测量出800g物体的重力?(计算说明)发布:2024/11/15 8:0:2组卷:47引用:1难度:0.5 -
2.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跟拉力的变化关系,现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g=10N/kg):
弹簧下方所挂钩码质量/g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指针的位置/cm 2 3 4 5 6 7 7.5 7.5
(2)然后小华利用该弹簧制成了如甲图的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N,分度值为。
(3)小华利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四种液体,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液体种类 酒精 水 可乐 酱油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N2.6 2.8 3.0
②通过分析比较此表,他们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像是。
③若可乐的密度为1.2g/cm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小桶的重力为N,酱油的密度为g/cm3
(4)小华又利用该弹簧测力计及小桶,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可以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弹簧密度计,则该弹簧密度计的量程为g/cm3发布:2024/11/4 8:0:2组卷:314引用:2难度:0.4 -
3.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L0=10cm,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做出的F-x图象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 cm。
(2)当弹簧受到4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长度为 cm。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同时小明还利用该弹簧制作了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来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按照图2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4)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600 重力G/N 1 2 3 4 5
(6)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2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发布:2024/12/24 2:0:1组卷:33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