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不仅可以通过化学突触进行,也可以通过电突触进行。科研工作者在螯虾躲避反射的反射弧中发现了电突触的存在。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细胞膜上由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允许细胞内溶液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兴奋通过化学突触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时,有接近1 ms的延迟(突触延迟),而电突触没有延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弧由 感受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 效应器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神经元在未受刺激时,膜电位状态是 内负外正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 钠离子钠离子内流,导致膜电位发生逆转,电突触允许 局部电流(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电信号或神经冲动)从已兴奋神经元传递到未兴奋神经元,导致后者产生兴奋。
(3)研究人员用细胞内微电极研究鸡睫状神经节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式,方法如图1所示。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2中A所示。先用细胞内微电极给神经节细胞通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其膜内外电位差增大,再电刺激节前神经,神经节细胞电位变化如图2中B所示。

研究人员推断节前神经元与神经节细胞之间既存在电突触,又存在化学突触。请根据这一推断,续写以下对曲线B的解释。节前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电突触迅速传递给神经节细胞,因为膜内外电位差较大,神经节细胞未能产生兴奋;一段时间延迟后,化学突触的递质作用于神经节细胞,钠离子进一步进入神经节细胞,出现膜外负内正的电位差,产生兴奋化学突触的递质作用于神经节细胞,钠离子进一步进入神经节细胞,出现膜外负内正的电位差,产生兴奋。
(4)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
化学突触 | 电突触 | |
突触结构 |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 | ①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而连接起来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而连接起来 |
传递方向 | ② 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
|
传递速度 | ③ 快 快 |
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动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地适应环境
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动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地适应环境
。【答案】感受器;效应器;内负外正;钠离子;局部电流(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化学突触的递质作用于神经节细胞,钠离子进一步进入神经节细胞,出现膜外负内正的电位差,产生兴奋;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通过跨膜连接蛋白形成的通道而连接起来;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快;电突触传递速度更快,使躲避反射等反射活动更快完成,可增强生物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灵敏度,更好地适应环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8 5:0:8组卷:7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神经递质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3引用:2难度:0.7 -
2.在人的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的“沉默突触”沉默之谜。请你推测“沉默突触”不能传递信息的原因是( )
①突触小体内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发布:2024/12/31 3:0:2组卷:48引用:13难度:0.9 -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5:0:5组卷:6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