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的成功“出海”,国产网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再创新高,逐渐步入“精耕细作时代”。如何攀登网剧新高峰,成为业内探讨的议题。
网剧多样灵活的类型,丰富多元的题材,扩展了网络文艺市场的空间。近几年来,国产网剧生产数量有起伏,但类型题材得到拓宽,精品网剧的比例显著提升,减量提质效果初显。导演、制片人韩三平说,网剧在叙事和塑造人物等方面的表现力比电影丰富,手段更灵活。同时,针对精品创作的政策扶持更为优质网剧的诞生加码。
从“野蛮生长”到如今的精品化阶段,网剧在品质和制作水平上较往年有了质的飞跃,并在2017年底迎来首度“出海”。优酷自制剧《白夜追凶》的海外发行权被国际流媒体巨头Netflix买断,这意味着国产精品网剧将有望进入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观众的视野。
继《白夜追凶》之后,爱奇艺的《无证之罪》再创内地网剧新标杆,腾讯的《使徒行者2》则开启了“新港剧”的发展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备受好评的精品网剧,主要依靠引人入胜的故事、大片质感的画面与视听放果赢得观众,鲜有“流量明星”。这与传统电视剧“不用大咖不敢卖”的路数大相径庭。与此同时,其剧情结构、画面张力和电影质感等方面的表现令网剧逐渐摆脱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不仅大量电影制作团队开始从大银幕转战小荧屏,行业扛鼎人物向网剧聚拢,还有不少原本追剧只认 Netflx、HBO的美剧迷,也开始为国产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点赞。
然而在网络视听节目迅猛发展的同时,依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副处长夏斐看来,不少网剧在生产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原创内容较为匮乏,热衷并依赖于热门IP的囤积和改编;过度取悦年轻受众,缺乏价值引领和审美培养;对涉案、灵异、玄幻等题材把关能力不足,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低俗化依然存在,创作同质化现象普遍,现实题材和主旋律题材十分缺乏。
(摘编自张漫子《网剧的“精剧”时代该是怎样的存在?》)
材料二:
2020年8月,《破冰行动》获得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成为首部获得白玉兰奖的网剧。本届白玉兰奖相较于往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首次将网络首播电视剧纳入评奖范围,10部“最佳中国电视剧”入围名单中就有4部网络首播电视剧,分别是《破冰行动》《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鬓边不是海棠红》。从上不了台面的边缘角色,到走上舞台中心并一举夺魁,2020年是网剧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网剧正在成为推动电视剧发展最大增量,意义重大。
这意味着网剧的创作实力被充分肯定,必将进一步释放网剧的生产力。自2014年起,网剧迈入自制剧新阶段,精品化进程不断加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生产力。但是网剧的身份始终得不到主流认同,网剧被首次纳入主流评价体系,且中国电视剧另两大奖项——飞天奖、金鹰奖,也都已将“网络首播剧”甚至纯网剧纳入评奖范围,这种身份认同对于网剧创作人员是一种巨大的激励,《破冰行动》出品方代表在颁奖台上激动落泪,实际上也道出了网剧创作人员内心真实的声音。文化生产直接作用于精神领域,关乎社会文明进步,是最需要讲究创新也是最需要讲究公平的,这种接纳与肯定恰逢其时,未来必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网剧创作领域。在互联网付费会员规模破亿的背景下,网剧的商业模式带来的资本优势,必将进一步激发网剧行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催生更多网剧精品力作。
这意味着在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为王”永不过时,网剧的“鲶鱼效应”将催发行业质变。今年,不少白玉兰奖评委都认为,参评电视剧和网剧差别不大,这其实反映了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优质的内容始终是硬通货,渠道的变化只是传播方式的迥异。与其说是此次网剧在白玉兰奖中胜出,倒不如说是优质内容征服大众。《破冰行动》对主旋律类型化的深入探索,《长安十二时辰》突出的影像质感、极富张力的叙事模式,《庆余年》将独特的时空格局与喜剧幽默叙事风格融为一炉,都表明近年来网剧在价值引领、文本创新、思想深度等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电视剧、网剧的界限必将进一步模糊,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阶段。未来,电视剧和网剧站在同一起跑线,无论是遥控器、鼠标还是手机屏幕,谁有优质内容,谁就拥有主动权、话语权。
这意味着网剧在宣传主阵地的正式登台亮相,网剧不再偏安于“网络一隅”,而是与电视剧一起走上广阔舞台,在未来将承担起更多主题宣传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一百周年等重要事件节点上,网剧不能缺席,更不能失声,而是要大展拳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关切国家命运,关照社会现实,加快构建美学体系,攀登文艺高峰,继续在网络空间凝聚共识。事实上,今年获白玉兰奖肯定的网剧,大多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体现了和以往不一样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而从今年几大视频网站发布的剧集片单,这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网剧责任重大,大有可为!
(摘编自胡祥《让网剧成为推动电视剧发展最大增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C
A.网剧发展一直有着强劲势头,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精耕细作时代”已经到来。
B.《白夜追凶》海外发行权被国际流媒体巨头Netflix买断,说明我国网剧制作整体上已达到国际高端水平。
C.网剧的商业模式给网剧带来资本优势,将助力网剧创作的发展,并会催生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D.除白玉兰奖外,一些网剧还在飞天奖、金鹰奖等电视剧大奖中获奖,表现出网剧不凡的实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A.传统电视剧依靠大咖明星支撑起自己的热度,在这一点上,网剧难以企及,只能在内容、制作方面寻求突破。
B.在国产网剧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连电影制作团队与坚定的美剧迷也开始对国产网剧投入关注和热情。
C.网剧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粗制滥造的作品,这对相关管理部门的鉴别力和欣赏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D.网剧与电视剧存在竞争关系,但随着二者的各自发展,彼此界限将会逐渐模糊,合作甚至融合必将成为趋势。
(3)下列没有体现材料一中所提及的网剧问题的一项是 DD
A.漫改真人剧曾有在一年中制作高达30 部的记录,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尸兄》《秦时明月》等,《全职高手》《棋魂》也极具关注度。
B.《白夜追凶》成为引发社会热议的“爆款”后,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主要平台密集推出了16部悬疑罪案剧。
C.《心理罪》《盗墓笔记》《暗黑者》《探灵档案》纷纷因遭举报而下架,理由是“血腥暴力、低级粗俗、封建迷信”等等。
D.爱奇艺打造了聚焦伪钞案件主题的犯罪悬疑片《伪钞者之末路》,正与邪交织、情与法纠缠的剧情引发了关于人性的思考。
(4)请概括材料二中《破冰行动》获得白玉兰奖的意义。
(5)如果你是网剧制作者,要制作一部“精剧”参加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比,以上两则材料给了你哪些启发?
【考点】非连续性文本.
【答案】C;A;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4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网赛场李娜完成自1978年亚太地区夺得澳网女单冠军后再夺冠的历史性征程。站上领奖台的时候面对得之不易的奖杯她把这份荣耀与团队共同分享。
2014年1月国家网管中心决定允许李娜与彭帅、郑洁、晏紫4人单飞只需将比赛奖金和商业收益的一部分上缴便可享受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
这一年IMG签约副总裁同时也是莎拉波娃经纪人的埃森巴德成为了李娜的经纪人。此时李娜已26岁。在埃森巴德的经营之下李娜顺畅地将竞技成绩转化为商业价值并且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大笔的比赛奖金和品牌代言费用让李娜能够维持团队的良好运转。
李娜这一切成功更离不开一个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敛起昔日锋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记者曾经恭维李娜说:“幸亏中国网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补上一句:“幸亏李娜有姜山。”每当比赛结束李娜也总拿姜山开涮。在台下看来理疗师阿历克斯与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团队里除姜山外资格最老的成员。悉尼赛前李娜去玩蹦极阿历克斯亲自试跳在确认对身体无影响的情况下才允许李娜蹦极。31岁的李娜能经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训练并且在长年的职业征战中保持旺盛的体力阿历克斯功不可没。
曾经七届大满贯得主海宁的主教练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练以后身体与技术之外他带给李娜的更大帮助应该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网球所带来的快乐。卡洛斯的出现让李娜团队关系融洽。在澳网横扫拉德万斯卡进入四强后除2014年澳网李娜一路高歌猛进向着自己的第二座大满贯发起冲击。这一次她又如愿以偿澳网夺冠让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对媒体的镜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澳大利亚某杂志评其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摘编自麻晓天《李娜:中国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够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网球运
在澳大利亚的时光固然充满了喜悦、幸福,以及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决定,比在澳大利亚的高温下连续赢下7场比赛要艰难许多。
我的双膝已经经历了四次手术现在我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最后那次手术之后我试图回到赛场。但是哪怕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我的身体却告诉我岁的我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
网球这项运动这些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已经在这项运动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成功。我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梦想为
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但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这里虽然不能对陪伴我走过职业生涯、对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们一一表示感谢但是我必须感谢那些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陪伴着我的人是你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编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别信》)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职业生涯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对我们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经完成荣誉摆放在那里为什么不笑呢?
当众人为她的离去惋惜时在9月19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没有遗憾当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如果退役会不会后悔’我自己内心很坚强地告诉我‘没有’”。
在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名单中李娜入围“偶像人物”榜单并成为封面人物。在网球这项全球范围商业运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欢迎的运动中李娜也成为最具开放性形象的中国运动员。
2014年李娜法网夺冠后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嗅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把重心向亚太转移短短四年中国专业女子网球赛事从同样无可置疑的是,成为超级体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李娜曾说过:“我确实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网球拍,这对我们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认为梦想很重要。”
(摘编自白岩松《总有一种告别让人笑容满面》)(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后,李部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体折服,因此而被评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B.从2009年“单飞”开始,六七年时间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功,获得了国际女子网球界的多项殊荣,这是李娜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退役是因“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话里话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满遗憾之情。
D.李娜能够夺冠,团队成员的力量功不可设,大家各同其职:姜山主要负责后勤,阿历克斯主要负责体能,主教练卡洛斯则主要负责李媼心理的调整。
E.李娜把“在网球场上代表中国”作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她怀着梦想来,带着感恩、成功离开,她的成功故事极大地激励了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李娜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网球职业成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她的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发布:2025/1/11 8:0:2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网赛场,李娜完成自1978年亚太地区夺得澳网女单冠军后再夺冠的历史性征程。站上领奖台的时候,面对得之不易的奖杯,她把这份荣耀与团队共同分享。
2009年1月,国家网管中心决定允许李娜与彭帅、郑洁、晏紫4人单飞,只需将比赛奖金和商业收益的一部分上缴便可享受教练自由、奖金自由、参赛自由。
这一年,李娜成功与全球最大的体育经纪公司IMG签约,IMG副总裁,同时也是莎拉波娃经纪人的埃森巴德成为了李娜的经纪人。此时,李娜已26岁。在埃森巴德的经营之下,李娜顺畅地将竞技成绩转化为商业价值,并且实现最大化的开发,大笔的比赛奖金和品牌代言费用让李娜能够维持团队的良好运转。
李娜这一切成功更离不开一个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敛起昔日锋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记者曾经恭维李娜说:“幸亏中国网球有李娜。”李娜不忘补上一句:“幸亏李娜有姜山。”每当比赛结束,李娜也总拿姜山开涮。在台下看来,这些调侃,是李娜对姜山浓浓爱意的表现方式。
理疗师阿历克斯与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团队里除姜山外资格最老的成员。悉尼赛前李娜去玩蹦极,阿历克斯亲自试跳,在确认对身体无影响的情况下才允许李娜蹦极。31岁的李娜能经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训练,并且在长年的职业征战中保持旺盛的体力,阿历克斯功不可没。
曾经七届大满贯得主海宁的主教练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练以后,身体与技术之外,他带给李娜的更大帮助,应该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网球所带来的快乐。卡洛斯的出现让李娜团队关系融洽。在澳网横扫拉德万斯卡进入四强后,除了称赞卡洛斯使她的网球生涯好转,李娜还特别感谢他“拯救”了她的婚姻。
2014年澳网,李娜一路高歌猛进,向着自己的第二座大满贯发起冲击。这一次,她又如愿以偿,澳网夺冠让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对媒体的镜头,没有了任何压力的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澳大利亚某杂志评其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摘编自麻晓天《李娜:中国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够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网球运动,这也将会是我一生的事业。但是,即便如此,职业生涯就像是人生,它们都会有终点。
在澳大利亚的时光固然充满了喜悦、幸福,以及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决定,比在澳大利亚的高温下连续赢下7场比赛要艰难许多。
我的双膝已经经历了四次手术,现在,我的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最后那次手术之后,我试图回到赛场。但是,哪怕我用尽全部的力量,我的身体却告诉我,32岁的我,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
网球这项运动这些年在中国发展非常快,我已经在这项运动的世界舞台上取得了成功。我所获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我的梦想,为国家获得的荣誉也是我个人的骄傲。
网球是一项个人运动,但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这里虽然不能对陪伴我走过职业生涯、对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们一一表示感谢,但是我必须感谢那些无论高潮还是低谷都陪伴着我的人,是你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编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别信》)
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职业生涯,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对我们,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经完成,荣誉摆放在那里,为什么不笑呢?
当众人为她的离去惋惜时,在9月19日的退役新闻发布会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没有遗憾,“当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也问过自己‘如果退役会不会后悔’,我自己内心很坚强地告诉我‘没有’”。
在美国《时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名单中,李娜入围“偶像人物”榜单,并成为封面人物。在网球这项全球范围商业运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欢迎的运动中,李娜也成为最具开放性形象的中国运动员。
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后,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嗅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把重心向亚太转移,短短四年,中国专业女子网球赛事从两项跃升到十项,而这一切正源自李娜的成功。
同样无可置疑的是,成为超级体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励了更多的中国青少年。李娜曾说过:“我确实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网球拍,这对我们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认为梦想很重要。”
(摘编自白岩松《总有一种告别让人笑容满面》)(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后,李娜幽默、风趣、健谈、极具个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体折服,因此而被评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运动员之一”。
B.从2009年“单飞”开始,六七年时间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功,获得了国际女子网球界的多项殊荣,这是李娜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时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退役是因“身体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创”“再也不能进行最高水平竞争”,话里话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满遗憾之情。
D.李娜能够夺冠,团队成员的力量功不可没,大家各司其职:姜山主要负责后勤,阿历克斯主要负责体能,主教练卡洛斯则主要负责李娜心理的调整。
E.李娜把“在网球赛场上代表中国”作为“至高无上的荣誉”,她怀着梦想来,带着感恩、成功离开,她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青少年参与网球运动。
(2)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李娜说:“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够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成为冠军。”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的成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发布:2025/1/11 8:0:2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联大”)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概念,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净零排放”,狭义的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更为宽泛的则是指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的实现首先要求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最大程度的减排,比如要求极大地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非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少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这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同时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杺”(CDR)的应用,比如碳捕葓、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也就是说,到2060年前,我国并非是要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要将人为活动排放对自然的影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达到人为排放源和汇的新的平衡。
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更加明显。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碳循环经济更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把发电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这样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另外,减少碳排放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如有人买很多衣服放在家里,这些都是不环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践行节约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发展态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碳中和目标同样难以动摇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国际方面,《巴黎协定》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在21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不仅如此,各缔约方还将为争取实现1.5℃的温控目标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目前的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联大”的承诺不仅展示了大国的勇气与担当,对全球气候治理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日、英等国承诺要比中国早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B.我国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人为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
C.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达到顶峰,再逐渐下降,碳中和的加入,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
D.《巴黎协定》为21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设置了红线,各缔约方应该在科学和公平的基础上加快减排行动。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
B.如果通过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术”的应用,可部分消除少量不可完全避免的碳排放,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C.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意味着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
D.尽管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和新冠病毒等因素影响,但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并未受到影响,这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文中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发布:2025/1/25 8:0:2组卷:3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