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 窃 同学聚会,正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周明发现自己的手机丢了。
“丢就丢了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喝——喝——喝——”一旁的老同学一个劲地劝酒。
可周明却一下子酒醒了许多。这手机是女朋友情人节那天刚刚送给自己的,怎么一下子就被弄丢了呢。莫非是酒店里的伙计偷走的?但究竟是谁呢?没有探头录像监控,谁会承认?周明情绪一上来,就打110报警。
不一会儿,警察来了。警察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偷周明手机的果然是刚来的传菜员阿贵。警察正要把阿贵带走,酒店的吴总心急火燎地从外面赶回来了。他一个劲地向周明赔不是,说一定按酒店的规矩严肃处理这件事,并承诺这桌酒水费用全免……
送走客人和警察,吴总回头看了一眼阿贵。阿贵低着头,脸一阵红一阵白,手足无措。看着阿贵单薄的身子,吴总既恨又怜。“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阿贵第一次看见吴总这么严厉的目光,吓得直哆嗦。吴总十几岁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到大城市打拼,十几年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酒店。
酒店生意好了,人手明显不够。正月十五刚过,吴总就忙里偷闲,回了一趟老家。返城时,从老家带走了十几个少不更事的山里娃,突击培训后,就安排在酒店做传菜员、洗菜工,其中就有阿贵。而阿贵的家最穷,初中毕业,父母身体又不好,靠给人家果园打短工挣钱养家糊口。“出来的时候,怎么告诉你的?再穷也不能去偷!”吴总边训斥阿贵边打电话通知财务给阿贵结算工资。
阿贵扑通一声,跪下地:“吴总,我……再也不敢了。”
酒店上下,谁都知道吴总定下的规矩是改变不了的。阿贵见吴总无动于衷的样子,就慢慢站起身,正要走出吴总的办公室,门一下子被推开了,挤挤挨挨地涌进了一拨人,阿贵一看,他们是和自己一起跟着吴总到城里讨生活的伙伴,他们是来为阿贵求情的:“吴总,留下他吧。”……
吴总心里既惊又喜。惊的是,这些山里娃社会阅历不深,是非模糊;喜的是,他们心地善良,团结友爱。吴总朝他们挥挥手,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没敢再说什么,就退了出去……阿贵虽然继续留在酒店,但当月工资、奖金被扣得所剩无几。大伙儿知道阿贵家里困难,需要往家里寄钱,就你五十我一百地接济阿贵。阿贵呢,也心存感激,知恩图报,遇上谁家里有事,他自告奋勇顶班,还几乎包揽清理卫生等杂事。
这天,周明又到酒店来,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好像什么事也不曾发生。“吴总,你们做的佛跳墙,很地道哦。”周明一句话打破了与吴总相见时的尴尬。吴总满面笑容地迎上前去,握了握周明的手。
“老父亲生日,到这儿来,办几桌。”周明说。
不知过了多久,席散人去。阿贵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竟意外发现宴席包间周明的位子下有一个皮夹子,阿贵四下看看,并没有人发现他捡到这么一个沉甸甸的钱包。阿贵心中窃喜: 。
阿贵最终还是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吴总。
吴总立马给周明挂了电话,周明这才猛然发现自己啥时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
“告诉我地址,我让阿贵给你送过去吧。”吴总真诚地说。
第二天,吴总吩咐财务,奖励阿贵一辆电动车。在城里,一个外乡人,哪能没有交通工具啊。
阿贵欢天喜地把电动车骑了回来,他大声地告诉大伙儿,今后这就是咱们的公车,谁外出谁就拿去用……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门一下子被推开了,挤挤挨挨地涌进了一拨人。
②阿贵欢天喜地把电动车骑了回来,他大声地告诉大伙儿,今后这就是咱们的公车,谁外出谁就拿去用……
(3)请你说说对“阿贵低着头,脸一阵红一阵白,手足无措。看着阿贵单薄的身子,吴总既恨又怜。”这句话的理解。
(4)请你在文中横线上写出阿贵内心活动的句子。
【答案】(1)阿贵在酒店里先偷客人的手机,在老板的教育和同事的感化下捡到钱包而归还失主。
(2)①形象地表现了山里娃心地善良,团结友爱,热心助人的性格特点。
②一方面为自己的做法得到老板的认可而高兴,另一方面也看出来他的淳朴善良。
(3)示例:谁叫你粗心,活该,你丢也白丢,我捡也白捡,看你这回能把我怎么样!不行,非己勿贪,这是吴总再三交代的,阿贵你再不长记性就是孬种了!
(4)可以看出来阿贵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痛心,悔恨;也可以看出来吴总对阿贵的做法感的痛心遗憾,有种恨铁不成钢心理。
(2)①形象地表现了山里娃心地善良,团结友爱,热心助人的性格特点。
②一方面为自己的做法得到老板的认可而高兴,另一方面也看出来他的淳朴善良。
(3)示例:谁叫你粗心,活该,你丢也白丢,我捡也白捡,看你这回能把我怎么样!不行,非己勿贪,这是吴总再三交代的,阿贵你再不长记性就是孬种了!
(4)可以看出来阿贵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痛心,悔恨;也可以看出来吴总对阿贵的做法感的痛心遗憾,有种恨铁不成钢心理。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11 8:0:9组卷: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各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
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因对阅读小说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情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
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村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他答着去了。
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二姐说:“你没睡?”
我以“嗯”做了回答。
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选自《今日文摘)2020年第14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说不清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农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B.在文章中,“无为而治”“随遇而安”表明了“我”在开始时对考高中的态度很随便,后来“我”遇到村里的知青,态度发生了改变。
C.“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这句话饱含深意,写出了“我”对外面生活的向往,“我”开始重新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D.“我”的后辈们听了“我”和二姐的故事后“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表明了两个时代差异很大,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为只有一个人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
B.“下地劳动,不知为何姐没去”,“晚饭,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组也没有很快回家”这些语句引起读者的想象,为后文做了铺垫。
C.文章描绘了优美热闹的夜景,意在烘托二姐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增添了一丝轻快色彩。
D.文章描述男知青时,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与村民的不同,同时男知青“点头哼哈”的态度和村民“先和他说话”的恭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3)请阅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及作用。发布:2025/1/3 8:30:2组卷:10引用:1难度:0.4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王夫人因说:“……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③是
A.侧面描写,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B.肖像描写,用的是赞赏的笔调,突出宝玉的美貌多情。
C.模拟封建卫道士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叛逆性格,这是宝玉的本质特点,用的是寓褒于贬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追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发布:2025/1/3 9:0:2组卷:2引用:1难度:0.5 -
3.佛来思节夫人停住了脚步:“你可是说从前买了一串金刚钻项链来赔偿我的那一串?”“对呀,你从前简直没有看出来,是吗?那两串东西原是完全相同的。”
说完,她用一阵自负而又天真的快乐神气微笑了。佛莱思节太太很受感动了,抓住了她两只手:“唉。_______,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金法郎!……”
(1)在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可怜的马蒂尔德
B.可怜的我的马蒂尔德
C.我可怜的马蒂尔德
D.多么可怜的马蒂尔德
(2)这段文字出自法国著名作家
A.都德
B.莫泊桑
C.雨果
D.巴尔扎克
(3)小说的结尾,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那个挂项链是假的,在整个故事情节中是
A.高潮
B.发展
C.开端
D.尾声发布:2025/1/3 9:0:2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