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遗址,绿色发展
【社会效益】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2021年10月12日,国家文物局制定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1)国家开展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带来哪些社会效益?
【建言献策】当前大遗址保护利用存在深层次问题:考古研究投入不平衡,整体基础依然薄弱:保护与展示利用模式相对单一,大遗址“活起来”的办法不多、活力不够。
(2)请你为解决大遗址保护利用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疑解惑】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此,小西产生了疑问: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同主体应该如何发力?
为此,他查阅了相关资料:要实现碳中和承诺,面临许多困难:使用60瓦灯泡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节能灯的4倍,滚筒式干洗机则比晾晒衣服每天多排放2.3公斤二氧化碳,但很多人依然选择高能耗生活方式: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发电和工业端,这些行业对高碳能源依赖性强,绿色能源开发、生产成本高;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高能耗现象,政府监测还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够。
(3)请你结合资料,回答小西的疑问。
【信息解读】下图反映的是2014~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

(注:自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70公斤以上,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每人每餐浪费93克,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
(4)请你解读上述数据(含注)反映的信息。
【答案】(1)开展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彰显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等。
(2)加大考古研究投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多样形式向大众展示大遗址的价值,促进大遗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等。
(3)个人要提高环保意识,低碳生活;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绿色能源,依托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落实节能减排;政府和有关环保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等等。
(4)2014~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标准线,粮食安全基本得以保证;我国餐饮业粮食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等等。
(2)加大考古研究投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多样形式向大众展示大遗址的价值,促进大遗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等。
(3)个人要提高环保意识,低碳生活;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绿色能源,依托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落实节能减排;政府和有关环保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行为;等等。
(4)2014~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标准线,粮食安全基本得以保证;我国餐饮业粮食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等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25 8:0:9组卷:2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文化自信】
一场中西合璧的音乐诗画,一段独步千载的文化旅程。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出品的音乐诗画《听此青绿——乐咏千里江山》于2022年10月7日、8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将一幅描绘祖国青山绿水的视听画卷徐徐展开。该作品以十三幅壮丽图景展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地理景观和人文风情,借鉴《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古曲的艺术表达,将编钟、箜篌、筑、埙等众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古老乐器与西洋乐器融合,加入绘画、书法、意境化舞蹈等表现方式,以科技化的舞台技术让观众耳中见色、眼里闻声、随声赋形。徜徉在“乐中有画,画中有乐”的音画诗卷中,听之,观之,感受旷远的千年时空和丰盈的文化生命。
(1)请联系材料,分析如何不断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绿色发展】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重要的生态系统。2021年12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2)有同学认为,有了《湿地保护法》,就能保护好湿地。请你辨析该同学的观点。
【奋斗人生】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用奋斗人生谱写了新时代的最好故事。张桂梅将将一个个贫困女孩送出大山、远离贫困;王继才、王仕花夫妇32年艰苦的守岛生活;黄旭华“我不知道深海的模样……那里有我的梦想,我的使命”;倒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塞罕坝三代人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等等。无数最美人物的奋斗人生感动了感动了中国。
(3)材料中的这些奋斗者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发布:2024/9/9 6:0:8组卷:4引用:2难度:0.2 -
2.前不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山海情》,获得了口碑、收视的双丰收,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奋进的旋律】“《山海情》之所以获得广泛的共鸣与共情,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做到了生活提炼、精神提纯,既能脚下有泥,还能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处处彰显博大的家国情怀,蕴含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1)这对我们今后创作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有何启示?
【平凡的世界】《山海情》从一个小伙子的成长写出了大时代的奋进,用一个小村镇的故事讲出了大中国的情怀,以小体量的篇幅浓缩了大道之行的气象。剧中的马德福这个“心眼子比石头实,脾气比驴还犟”的西海固人,19岁从风沙中开始磨砺,话不多、词不丽、手不停、脚不歇,立足在“瘠苦甲天下”的乡土,在胼手胝足、执着隐忍中成长,走忠于职守的“独木桥”、弃个人荣贵的“高速路”。
(2)剧中主角之一马德福的事迹向我们传达了哪些社会正能量?
【鸡毛飞上天】《山海情》最后一集,昔日荒凉的戈壁滩上“冒”出了绿油油的葡萄园,其原型正是由侨商陈德启投资建成的贺兰神国际酒庄。由习总书记亲手开创的闽宁模式已走过20余个年头。越来越多的侨商、侨企和侨界组织陆续投身这项波澜壮阔的事业中,为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共创祖国繁荣、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继续谱写东西协作、闽宁结缘的华彩乐章。
(3)请运用道德与法治课所学知识,对以上材料进行解读。
【恰同学少年】《山海情》还启示人们,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长期的,奋斗是曲折的。
(4)为此,班级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补充完成两个主要环节。主题班会策划方案
班会目的:引导同学认识梦想,激发同学追求梦想的意识,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做一名实干者和奋斗者。
班会主题: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主要环节:●播放提前录制好的父母梦想视频,学生无形中深受感动,同时审视自己的梦想。
●讲述身边的“追梦人和奋斗者”的故事;
●
●发布:2024/9/24 14:0:4组卷:7引用:2难度:0.4 -
3.【文化研学,品读邕城】
某中学开展“读城记—寻找南宁文化血脉”研学活动,设计了下列文化研学路线。
第一站三街两巷
“三街”是指兴宁路、民生路和解放路三条老街;“两巷”是指金狮巷和银狮巷两条明清时期的古巷。
第二站昆仑关战役
博物馆昆仑关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山地攻坚大捷。
第三站广西文化艺术中心
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南宁市五象新区邕江之畔,它是广西第一座省级高雅艺术殿堂,也是南宁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请你结合研学活动内容及资料卡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出以下两个研学站点对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填写标号即可)
①三街两巷体现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革命文化
(2)请从中华文化重要性的角度,阐述学校开展文化研学活动的原因。
(3)结合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中学生能为传承和弘扬南宁文化做哪些贡献?发布:2024/9/17 13:0:8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