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有一种叫做“具柄延龄草”的植物,种子表面有一种“油脂体”,能够吸引蚂蚁,将“油脂体”吃掉,之后将种子丢弃,长成新植株。
资料二:逆戟鲸是一种凶猛的水生动物,生活在北极的逆戟鲸具有一种特殊的行为:每一代年轻的逆戟鲸都要跟随父母学习如何随海浪冲上冰盖捕捉海豹。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其实很不容易完成,如果冲上冰盖的距离太短,而冲的太远,就有搁浅的危险。因此年轻的逆戟鲸要通过多次小心的练习才会最终掌握这一技能。
(1)资料一中体现动物在自然界能够 传播种子传播种子,蚂蚁是典型的具有 社会社会行为的动物。
(2)资料二中,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来说,逆戟鲸的行为属于 学习学习行为,受到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通过 学习学习而获得的,这种行为的意义是 有利于动物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利于动物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答案】传播种子;社会;学习;遗传因素;学习;有利于动物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1 1:0:8组卷:2引用:1难度:0.4
相似题
-
1.材料一:白蚁的群体中蚁王和蚁后负责繁殖。白蚁的卵会孵化成若蚁,有超过80%的若蚁分化成工蚁,担任巢内繁杂的工作,诸如开掘隧道、饲育若蚁、兵蚁和 蚁后等。有约 5%的若蚁分化成兵蚁,专司捍卫群体的职务。而剩下的若蚁会分化为繁殖蚁,这些具有趋光性的繁殖蚁,会寻找光亮的场所婚飞配对,建立新的白蚁 族群。
材料二:光点闪烁的萤火虫,像一盏盏小灯,其尾部的发光器,就是荧光的来 源。不仅成虫能够发光,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也能发光,但不同发育阶段,发光 的作用有所不同。幼虫阶段,发光主要用来“防身”——遇到胆小的捕食者,突然 闪光就能吓退它们。成虫发光则是为了求偶,同一片区域内常常生活着好几种萤火虫,它们都有各自的“灯语”——荧光的颜色、亮度、频率各不相同,以免浪费时 间跟别的物种互动。大部分萤火虫成虫的寿命只有5~15 天,而它们的体力只能维持每晚“亮灯”两三个小时,为了繁衍大计要分秒必争。
材料三: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红嘴蓝鹊从高高的树冠 中飞出,划过溪 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小一些的黑色鸟儿,尖叫着冲向它,勇猛地发起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红嘴蓝鹊落荒而逃。这只黑色小鸟是紫啸鸫,它主 要以植食性的昆虫和蜗牛等为食。紫啸鸫为什么如此勇敢地挑战比自己体型更大更凶悍的红嘴蓝鹊呢?
在距战斗地点不到30 米的地方,另一只紫啸鸫在岩石间跳跃穿梭,很快嘴里就 叼满了昆虫。可它并没有吞下,而是衔着食物先飞到大约15 米高的树枝上,停了一 会儿后又飞到树干的侧面。原来那里有一个隐蔽的鸟巢,巢中有几只雏鸟。
紫啸鸫夫妇轮流育雏,每隔一段时间亲鸟飞回来喂食。捕获食物的亲鸟并不直接回巢,而是在周围停留一会儿才飞回,每次喂食一只雏鸟后便立刻飞走,并 将包裹雏鸟排泄物的白色粪囊丢入溪水冲走。
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的现象呢?亲鸟喂食一只雏鸟后,如果不立刻飞走,其它未获得食物的雏鸟会发出尖叫,引来天敌。而白色的粪囊如果不及时处理,则 会留下痕迹和气味。
(1)白蚁、蚂蚁和蟑螂,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节肢动物门
(2)在白蚁的族群中,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3)繁殖蚁的趋光性、萤火虫的卵的发光行为、紫啸 鸫 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都是由
(4)萤火虫成虫通过发光来吸引异性,从行为的目的上看,属于
(5)捕获食物的亲鸟并不直接回巢,而是在周围停留一会儿才飞回,推测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发布:2024/11/22 8:0:1组卷:2引用:1难度:0.4 -
2.当香蕉被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时,它会尝试着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试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2)刚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这种行为?
(3)幼猩猩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
(4)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5)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是发布:2024/10/18 12:0:1组卷:12引用:5难度:0.5 -
3.动物具有学习行为,其意义主要是( )
发布:2024/10/24 8:0:1组卷:31引用:46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