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以同一品种蚕豆(2n=12)幼嫩的花蕾和浸泡种子后长出的幼根为材料,开展相关实验,主要步骤和结果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Ⅰ:取幼嫩的花蕾→卡诺氏固定液固定→70%乙醇中保存→花药剥离→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压片→镜检(图①~⑥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部分时期实拍图)

实验Ⅱ:幼根长至1.0cm~1.5cm→冰箱内4℃培养36h→剪取5mm 左右根尖→卡诺氏固定液固定→70%乙醇中保存→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图⑦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视野部分实拍图)
(1)实验Ⅰ和Ⅱ中,选取的新鲜材料均先置于卡诺氏固定液(按3份无水乙醇、1份冰醋酸的比例配制)中进行固定处理,目的是新鲜材料死亡,使细胞停留在原来的分裂时期,排除季节和取材时间等干扰,提高实验成功率新鲜材料死亡,使细胞停留在原来的分裂时期,排除季节和取材时间等干扰,提高实验成功率。
(2)实验Ⅰ观察到的实拍图,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为:⑥→②→⑤→①→③→④②→⑤→①→③→④,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主要依据是染色体形态、数目、分布(位置)形态、数目、分布(位置)的变化。
(3)图②中有2424个DNA分子。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⑤⑤对应的时期。
(4)开展蚕豆染色体核型分析时,将剪取的幼根置于2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aa(填图⑦的字母)时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c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为1:11:1。
(5)在实验Ⅱ中,小组成员进一步优化实验操作,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根尖,再用低浓度的KCl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以利于染色体染色体更好地分散。若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某一视野中部分中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则最可能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点】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新鲜材料死亡,使细胞停留在原来的分裂时期,排除季节和取材时间等干扰,提高实验成功率;②→⑤→①→③→④;形态、数目、分布(位置);24;⑤;a;1:1;染色体;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1/14 8:0:1组卷:39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