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中游(头道拐--花园口)输沙量巨大,其主要沙源来自黄土高原。经常年对黄河干流水沙动态变化的分析发现,人类活动是中下游输沙变化的主导因素。20世纪以来,黄河中游人类活动自南向北猛增。20世纪70年代,黄河中下游地区陆续出现的洪涝灾害,引起了政府对黄河治理的关注。如图示意黄河中游主要水文站分布,表格示意各水文站年平均每输沙量变化情况。
水文站点 | 时段/年 |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
头道拐 | 1957~1985 1986~2018 |
1.46 0.45 |
龙门 | 1957~1979 1980~2018 |
10.64 3.26 |
潼关 | 1957~1979 1980~2018 |
14.83 5.23 |
花园口 | 1957~1996 1997~2018 |
10.64 1.49 |
(2)1979年之后龙门站输沙量发生突变,试推测原因。
(3)针对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流域综合治理中采用护坡、固沟、保塬等具体工程措施。试说明这些工程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1)规律:输沙强度自北向南递减。原因: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气候更为干旱,土壤疏松,易遭受侵蚀;北部地区水土保护措施实施较晚,水土流失更为严重;北部地区人类活动增多,生产活动使人河泥沙量增加。
(2)1979年以后头道拐站一龙门站区间修建了水库等水利工程措施,明显调节了河流流速和流量的季节分配,河流泥沙含量降低;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水土保护政策,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护坡:修建梯田挡土墙,减少水土流失。固沟:通过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
(2)1979年以后头道拐站一龙门站区间修建了水库等水利工程措施,明显调节了河流流速和流量的季节分配,河流泥沙含量降低;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水土保护政策,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3)护坡:修建梯田挡土墙,减少水土流失。固沟:通过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保塬: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引用:4难度:0.3
相似题
-
1.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地处世界著名大河--黄河的入海口处,北临渤海湾,东靠莱州湾,总面积约为15.3万公顷。黄河三角洲受黄河作用,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地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侵蚀容易形成沟谷地形,其形态是
(2)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快的原因是
(3)在黄河流域内,侵蚀作用最强的位置是
(4)随着流域的治理和水电站的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速度变化趋势是
(5)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为埃及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尼罗河下游的渔业和农业生产都受到影响,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缩小。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4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在图中圈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3)随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发布:2024/12/31 18:0:1组卷:4引用:2难度:0.7 -
3.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发布:2024/12/31 8:30:1组卷:51引用:3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