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
孙阳 唐振宇 范炬炜
本报内蒙古中部飞船着陆场2003年10月16日电
今天清晨6时23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太空归来,平稳着陆于内蒙古中部草原。
此刻,五星红旗正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徐徐升起。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在场的人们挥动手臂,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层摩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
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吧!”
杨利伟笑了,笑容在朝阳映照下无比灿烂。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42年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升空,人类第一次亲眼看到地球表面的形态——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与黑色的天空交融在一起;今天,第一个中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目睹了地球在星空中的奇观。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夏长法是奔向返回舱的第一人。工作人员刚一打开横卧在地的返回舱舱门,他就急切地问:“杨利伟,你怎么样?”
仰坐在座椅上的杨利伟转过头来,平静地回答:“我很好。”
真是天公作美,昨天这里还刮着大风,今夜却是明月星空,几乎感觉不到风吹,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敞开胸怀,与我们一起静静等待着从太空归来的中国首位航天员。
6时左右,有人喊起来:“看,天上有颗星在飞!”
搜救人员纷纷下车,在—4℃的旷野上抬头仰望。只见一颗明亮的“流星”正从月亮边划过。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与返回舱分离后的轨道舱在运行,减速制动后的返回舱马上就要进入大气层了!”
6时07分,一团火球在西南方的天空向我们飞近,那是进入稠密大气层的返回舱,正在与大气摩擦燃烧中飞来。
6时12分,空中传来“嘭”的一声震响,表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已打开。人们更加急切地向空中眺望。
“来了,来了!在那儿!”6时17分,一个黑点在已泛出曙光的东方天空出现,并且越来越大。
“杨利伟回来啦!”大家旋即跳上车,向返回舱飘落的方向追去。
降落伞悬挂着返回舱,在我们的车头前缓缓飘落。记者抬腕看表,正是6时23分。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当地牧民称之为“阿木古朗”草原,在蒙古语中是“平安”的意思。这真是个好地方!
8时15分,杨利伟乘坐的直升机从沸腾的内蒙古大草原起飞,向附近的机场飞去。他将在那里换乘专机飞回北京。
内蒙古草原,这片在历史上曾孕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神奇土地,今天又因天之骄子杨利伟的完美着陆而续写出中华民族新的传奇。
(1)下列对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C
A.文章开头用一句话简要交代了事件的梗概和结局,然后逐一对事件的背景和细节进行补充交代,这是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
B.通讯的后半部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详写当时的场面,它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将精彩场面的发展节奏放缓,使读者和记者一起分享这瞬间的丰富信息,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C.文章描写了杨利伟打开舱门后的动作和神情以及返回舱外表的情况,作者通过这样的想象和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可读性。
D.文章记录了杨利伟的原话,比如“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等,这种“实况录音”的方式能够增强通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2)文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苏联航天员加加林的叙述?
(3)作者在客观介绍的同时,运用了恰到好处的联想和抒情,试举例分析。
【考点】新闻阅读.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16 12:0:8组卷:15引用:2难度:0.4
相似题
-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救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报文,具备在没有网络信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震、洪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1200个,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对北斗的这一功能,GPS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是以芯片模式搭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的导航信号。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75%支持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享单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
(1)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到显著提升。
C.第⑥段引用GPS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2019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发布:2024/12/10 14:30:1组卷:457引用:23难度:0.5 -
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问题。
火箭军机关举行新晋升一级军士长集中授衔仪式 中国军网北京3月24日电 3月23日上午,火箭军机关举行新晋升一级军士长集中授衔仪式,来自战备训练、国防施工、作战保障等各条战线的51名精兵接过命令状,戴上新军衔。
导弹武器装备精良,技术要求高,士官是操作武器装备的主体。近年来,火箭军通过培养式比武、实战化历练、认证式考评等多种途径,催生新型士官人才方阵迅速崛起,撑起战略导弹部队“半壁江山”。一批精技术、善管理、会指挥、能打仗的士官成为关键岗位的“顶梁柱”,6000余人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并入选火箭军士官尖子人才库,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授衔仪式上,51名高级士官从将军手中接过军衔命令状,换上一级军士长军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中,既有十余次将导弹送上蓝天的“金手指”,也有20多年扎根深山为导弹“筑巢”的“老工兵”,还有数百次为大国长剑“体检”的“导弹通”。崭新的一级军士长军衔既见证他们昨日的奉献与荣光,更承载着明天的责任与担当。
走出会场,他们还集体参观了火箭军军史馆,重温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历史,深刻理解以“三爱”“五讲”为核心的砺剑精神。通过相互交流讨论互学共进,通过经验共享提升带兵打仗的能力。某导弹旅发射技师、一级军士长徐修宇感慨地说:“戴上中国士兵的最高军衔,既是一种崇高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激励我们立足本职,不忘初心,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做出更大成绩。”
近年来,火箭军探索创新士官选、训、用、管配套机制,催生新型士官在各条战线上脱颖而出,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士官进入“党委决策席”“技术专家组”。火箭军在为士官培养“加钢淬火”的同时,还注重发挥荣誉激励、典型引领作用,推出“践行强军目标模范士官”王忠心、“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盛德华等先进典型,广泛开展评选表彰“十大优秀士官”、组织优秀士官事迹报告会、举行高级士官集中授衔等活动,激发士官队伍活力,催生优秀人才。
(有删改)(1)第一段电头之后的这段文字是这则消息的什么部分?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
(2)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如何理解“崭新的一级军士长军衔既见证他们昨日的奉献与荣光,更承载着明天的责任与担当”一句的含义?
(4)阅读这则消息,你有何感悟?发布:2024/12/17 9:30:1组卷:314引用:9难度:0.6 -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那一夜,“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
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
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了好转。大学毕业后的何白云在市残联下属的深圳残疾人网工作。上京训练演出3个月了,回到深圳,何白云用舞蹈《星星,你好》传达了兴奋之情。
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白云,你身高够了,去参选一下吧。”市残联以为工作人员鼓励她去参加选拔。除了何白云,深圳参加选拔的还有9名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聋人姑娘。
何白云告诉记者,选拔前,元平特殊学校的老师帮其他9名聋人姑娘排练了健美操表演,而她却没有任何准备。去到选拔现场,何白云见到其他9人正在联系排练好的健美操,就跟着学跳了五分钟,学习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开始选拔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很快跳完了,其他选手还在跳,没有舞蹈基础的何白云跟不上节奏和动作,只能停下来站在一旁看。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
不会下腰,不会劈腿,不会滑跪,一开始何白云在舞蹈上就是一张白纸,跳起舞来身体还很僵硬。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了苦的味道。早上六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八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之后,何白云再次通过了选拔,得以去北京参加演出。
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因为不掌握要领,每次都是“扑通”就跪下去了。“这种跪法是很疼的,膝盖都破皮流血了。”
终于等来了演出的这一天。“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何白云说,之前她们曾在鸟巢彩排过三次,但真正演出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想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界”。
舞蹈演出服白色灯笼裙有玄机,可以充气膨胀起来,左右两个开关各控制充气和灯泡。演出时,她们身上还要背着个电池。“可能有三四公斤重。”何白云说,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而最令她感动的是,她们向“星星”说的最后一句话:“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选自《晶报》2008年9月11日,有改动)
(1)下面对这篇通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通讯以残疾姑娘何白云为对象,通过记叙她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与感受,赞美了她勇敢顽强的精神。
B.何白云只是众多残疾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篇通讯写作目的是借这一典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来赞美残奥会运动员身上所具有的品质。
C.本文对何白云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她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D.受篇幅所限,这篇通讯只精选了几个典型片段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语言简洁而又不失生动活泼。
(2)请分层概述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
(3)请简要分析这篇通讯的标题的特殊。
(4)有人说他不愿看残奥会的电视转播,因为他不忍看到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比赛,感觉很残忍,很痛心,甚至有人建议取消这一赛事。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发布:2024/12/4 1:30:1组卷:375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