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在枝头ㅤㅤ①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
ㅤㅤ②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
ㅤㅤ③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
ㅤㅤ④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
ㅤㅤ⑤“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
ㅤㅤ⑥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鹎,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
ㅤㅤ⑦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嗬,多么聪明的小家伙!
ㅤㅤ⑧“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
ㅤㅤ⑨“看鸟。”我回话时,一位臂上戴着的袖标的护林老人出现在我身旁。他向我讲述这片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部分。
ㅤㅤ⑩“为啥?”
ㅤㅤ⑪“留给鸟儿们过冬。”
ㅤㅤ⑫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
ㅤㅤ⑬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
ㅤㅤ⑭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ㅤㅤ⑮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
(文/魏丽饶,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①段至第⑥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第③段引用“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歌谣有什么作用?
(3)请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第⑫段中,看到护林老人慈祥而温柔的眼神,“我”为什么会想到那一树枇杷?
(5)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
【答案】(1)示例:“我”下车步行,遇喜鹊引领,见到柿子树。
(2)①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②与下文描写喜鹊叫声的语句形成呼应,文气贯通;③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之感。
(3)①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喜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喜鹊看“我”和飞走时可爱的样子,流露出“我”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
②加点词语是描写喜鹊啄食时的动词;“观察”“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人格化,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三个动词详细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生动、具体,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4)①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具有爱护鸟类的可贵品质;②眼前的柿子与记忆中的枇杷都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③由柿子联想到枇杷,丰富了文章内容,可见对鸟类的爱护不止一地一人,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
(5)①标题概括了本文写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的主要内容;②标题营造了温馨、喜庆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③含蓄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2)①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②与下文描写喜鹊叫声的语句形成呼应,文气贯通;③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之感。
(3)①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喜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喜鹊看“我”和飞走时可爱的样子,流露出“我”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
②加点词语是描写喜鹊啄食时的动词;“观察”“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人格化,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三个动词详细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生动、具体,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4)①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具有爱护鸟类的可贵品质;②眼前的柿子与记忆中的枇杷都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③由柿子联想到枇杷,丰富了文章内容,可见对鸟类的爱护不止一地一人,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
(5)①标题概括了本文写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的主要内容;②标题营造了温馨、喜庆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③含蓄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75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2)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3)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发布:2024/12/26 22:0:1组卷:31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邓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邓稼先》(1)简要说明选文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和作用。
(2)能否把文中加点词语“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去掉,把原来的疑问语气改为陈述语气?
(3)选文部分的结尾处引用“我”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怎样的作用?发布:2024/11/3 6:30:1组卷:65引用:3难度:0.7 -
3.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4)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发布:2024/12/26 21:30:2组卷:42引用:3难度:0.8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