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
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
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吠!住口!你这势利的狗!”
“嘻嘻!”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
“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我逃走了。“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
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摘自鲁迅《狗的驳诘》)(1)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横线句子,都有“还”,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文中画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布和绸、官和民、主和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标点非小事,对于追求精细化表达的文学作品来说,更是如此。文段中有两处使用省略号的句子,请分别分析省略号在语境中的作用。
【答案】(1)①I中“还”本义是“还有”,在前两个缺少“身体冷静”“思维自信”的学生思维基础上,有额外的补充,即缺少“精神专注”,是数量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完整地展示出了“三脚凳模型”的具体内涵。②Ⅱ中“还”与“终于”连用,表示没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增强语势,与“惭愧”照应,表面是狗为其不能分辨贵贱好坏而惭愧,实则是对人不如狗,人比狗还势利的批判。
(2)①原文通过多个“还不知道”构成排比(反复),增强语势,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点。②内容上突出了狗对人的驳斥诘问,在人的面前,狗感到惭愧且不知道分别各种高低贵贱,衬托了人的势利无耻。③语气上故作谦虚、揶揄,语言幽默。
(3)①表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作者此处用省略句,列举了“还不知道”的东西之多,展示了狗的惭愧之深和人的虚伪可恶。
②表语意未尽。此处是狗开口请人留下,话没说完,人就仓皇逃离。表现了人从狗的话中看到了自己的虚伪,不敢面对,不敢继续与狗对话,狗未尽的话语是对人虚伪、脆弱,不敢直面自己的批判。
(2)①原文通过多个“还不知道”构成排比(反复),增强语势,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点。②内容上突出了狗对人的驳斥诘问,在人的面前,狗感到惭愧且不知道分别各种高低贵贱,衬托了人的势利无耻。③语气上故作谦虚、揶揄,语言幽默。
(3)①表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作者此处用省略句,列举了“还不知道”的东西之多,展示了狗的惭愧之深和人的虚伪可恶。
②表语意未尽。此处是狗开口请人留下,话没说完,人就仓皇逃离。表现了人从狗的话中看到了自己的虚伪,不敢面对,不敢继续与狗对话,狗未尽的话语是对人虚伪、脆弱,不敢直面自己的批判。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23 8:0:8组卷:9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 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 ,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矢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依然 。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B.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C.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沧海桑田 古老厚重 D.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斗转星移 历久弥新
A.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C.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D.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17引用:10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对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的热度 攀升。不久前,电视台端午节特别节目“水下飞天洛神”舞蹈圈粉无数。的水下舞蹈令人惊艳,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让泛黄的故纸维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文化要传承,传承需创新;文化要共鸣,共鸣需互动。《国家宝藏》节目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进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 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 在丰富的文化宝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连续 精美绝伦 展示 踟蹰 B.连续 美轮美奂 展示 徜徉 C.持续 美轮美奂 展现 踟蹰 D.持续 精美绝伦 展现 徜徉 发布:2025/1/1 4:0:1组卷:0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 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 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 ,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弥足珍贵 声情并茂 别出机杼 醍醐灌顶 B.弥足珍贵 绘声绘色 别出心裁 醍醐灌顶 C.不可或缺 绘声绘色 别出机杼 振聋发聩 D.不可或缺 声情并茂 别出心裁 振聋发聩
A.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B.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C.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D.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发布:2025/1/1 3:30:1组卷:20引用:17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