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增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原子结构模型发展是指从1803年道尔顿提出的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开始,经过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如图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提出这该原子模型的科学家是( )
【考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答案】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9 5:0:9组卷:72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发布:2024/12/18 15:30:1组卷:80引用:1难度:0.5 -
2.如图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提出这该原子模型的科学家是( )
发布:2024/12/7 13:0:1组卷:16引用:1难度:0.5 -
3.“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一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一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子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一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一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
(3)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一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发布:2024/12/2 14:30:2组卷:9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