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蓬筚居印人
聂鑫森
      章达君突然要搬家的消息,飞快地传进了“蓬筚居”这个小院子,把个金锲之惊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为什么搬家?金锲之想啊,想啊,猛地心一颤。
      在梧桐街,他们的交情持续了几十年,和和睦睦,而且充满另外一种深长的韵味,这韵味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想不到,如今却要分离了。
      达君为什么突然要搬家呢?只有他知道……
      是什么时候他们的感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呢?仔细想来,似乎是年初一个春月淡淡的夜晚,在章达君家。
      达君家陈设极为简单,除卧室外还有一间兼作客厅的书房,门檐上挂着块横匾,上有“不厌居”三字,是由达君书写、锲之镌刻的。达君退休前是语文老师,除嗜书外,还喜欢养兰草,置之案头,雅趣盎然。
      那晚,两人喝着酒,忽然谈起金石治印来。金锲之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从秦玺汉印,论到皖、浙两派的风格,又扯到金石的质地,兴致特别地高。“离福州九十华里,有座寿山,出产的田黄石,为众石之冠,寸石寸金。最为珍贵者为田黄冻,通灵澄澈,价格昂贵!我这一辈子,我还没刻过这号石头,啧啧。”
      达君满面通红,边听边点头,忽然,他站起来,“老兄,我让你看一件传家之宝,以助酒兴。”说完,用钥匙打开大柜,在里面竈竈宰宰掏了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绸布包,一层又一层的解开,金锲之眼直了,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胸脯急剧地起伏着。想不到达君家竟有这样一块稀世之宝:田黄冻。“好石!”金锲之惊呼了一声。田黄冻从他的右手转到左手,又从左手转到右手。他眉毛扑闪着,嘴唇抖动着。“可惜上面少几个字,要不,该可两得其美了。”
      达君听了这句话,猛地接了过来,迅速用绸布一层一层裹好,说:“锲之兄,此是家宝,从不外示于人,请不要声张。”说完,将绸布包锁入大柜。
      锲之怅然站起,几句淡语告了别,顿觉多了桩心事,多了一点追恋的东西,死命地折磨着他。
      锲之自小苦练书法,楷、行、隶、草、篆,都有相当的工夫。他的篆刻,既有秦汉玺印的遗风,也有近代篆刻家吴昌硕、齐白石的痕迹,方寸之内,气象万千。从此,锲之除了有事没事往达君家走走,几乎闭门不出。那几把刻刀却响得分外勤,石头磨了又刻、刻了又磨。收藏的各种印谱,翻来翻去,一会儿唉声叹气,一会儿展眉溢笑;一会儿走出屋子,仰望天上的浮云。他简直魂不守舍了。
      一天傍晚,他提着瓶“湘潭汾酒”,兴冲冲来到达君家。寒暄了几句,金锲之终于开口了:“达君,你这个名字,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布局,你看行不行?”说完,用指头往酒盅里点了点,然后在桌子上画起来,“你看如何?”
      达君没有作声,久久地盯着桌面上这个“印章”,头上冒出一层细细的汗珠子。
“好。好。锲之兄于治印上,又有所进取,佩服佩服。今天的酒,味道纯正啊!”边说边端起酒盅喝酒,再也不说话了。
      金锲之眼里溢出一层淡淡的忧郁,坐了一会,起身告辞。
      回到家里,金锲之悄悄立在小院中。
      (1)月亮被一块云遮住了,院子里一片漆黑。风中,竹叶沙沙,单调而凄清。他解开衣扣,一股清爽的风灌入怀抱,烦恼顿消。他奔入那间刻印的屋子,扯亮灯,壁上自己手书的“金石之乐,乐在其中”的狂草赫然在目。他寻出块鸡血石,取出刻刀,运腕下刀。咔嚓、咔嚓,每一刀走得那么顺畅,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远处传来鸡叫的时候,印章已刻出。
      他捧着印章,叩开了达君的门。
“达君,兄为你治印一方,请收下。”达君接过印章,细细观看,心中赞叹不止。正要致谢,抬头一看,金锲之已走远。目送着那微弯的苍老身影,达君眼眶有些润湿。
      自此,金锲之三天一方,五天一方,刻好就往达君家送,也不多讲话,送了就走。
      过了不久,达君便决定搬家了……
      金锲之少了知音,整天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常常彻夜不眠,寄情于金石之上。一次喝了过量的酒后,在院子里不慎跌倒,经医治保全了性命,但右边手脚瘫痪了。
      他几乎没有再出门,也很少有人来看他。
      忽一日,达君的儿子来访。
“你父亲近来可好?我想他想得好苦。”
      中年人垂下了头,说:“他……患心脏病亡故了。临终前,嘱咐我将这方石头交给金伯伯。”中年人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绸布包递给金锲之。
      金锲之捧着绸布包,老泪纵横,放声恸哭。(2)院子里飘起了雨丝,带着初春的寒意,而且渐渐地密起来、大起来,天地间迷蒙一片,让人透不过气来。故人亡,而田黄冻在;田黄冻在,自己却不能亲手去镂刻它了!
      他让老伴把他安顿在平素治印的屋子里,整天地捧着田黄冻,翻来覆去地观赏。田黄冻天天在他的手里翻动、摩挲,变得更加光亮了。他凝神地看着,随着全身一种莫名其妙的筋肉运动,上面竟渐渐地显现出红色的字体来。那是在一刀刀刻过之后,显现出来的“达君”的朱文,刀刃触石的声音,久久回旋不绝于耳。这几刀走得多妙,曲则委转而有筋络,直则刚劲而有精神。平生再没有走刀走得这样好的了,平生再没有比这更快意的事了!他嗬嗬地笑了,笑得流出了眼泪。待他揩去泪水,定睛一看,石头上居然没有一个字。
      梧桐街还是那么忙碌。不远处豆腐作坊石磨子的呼隆声,胶轮板车碾过路面的嘶嘶声,铁匠铺大锤的当当声……不时地会传到院子里来,他听见了,又似乎没有听见。
(有删改)文本二:
      短篇小说是应该有一个好故事的,当然也要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但我关注的是这一故事中的人物,如何加强和丰富他(她)的文化品格。我在描写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时,琴、棋、诗、画、茶、酒、民俗、风情,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种生活的形式,或曰就是他们的生存状态,我着力从中去开掘他们身上的文化特质,多侧面地展示他们的逼人才气、磊落胸怀、高贵操守和审美趋向。
      同时,短篇小说还可以写一种情境,一种充满着强烈情绪色彩的境界,这种情绪是小说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显现,形成了一个与人物息息相关的氛围,两者融乎一体,难分难解,正如老作家汪曾祺所说的:“气氛即人物。”
      我喜欢在有限的文字中,腾挪出一定的空间,来安排与情节、人物有着观照作用的“闲笔”,以显示密集的文化信息。“闲笔”并非赘言,运用得当,既可增添情节的韵律感,又可揭示人物的多重性,使整个小说笼罩在赏心悦目的文化氛围之中。
(摘自聂鑫森《我喜欢的短篇小说》)(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小说在毫无预示的前提下,以章达君突然决定搬家开篇,接着写金锲之连续三次自问自省,既设置悬念,又顺势展开情节。
B.小说围绕“田黄冻”,讲述了金锲之、章达君由知己变为陌路的故事,起笔于友情,落笔在人性,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C.小说叙事有详有略。章达君亡故、金锲之生病,仅几笔带过;金锲之独自把玩“田黄冻”的复杂心境却细细写来,情真意切。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如写金锲之在章达君家看到“田黄冻”之后的表现,突出了人物内心的激动和难以置信。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A.描写达君家的陈设时,重点突出了门檐上挂着的横匾和案头的兰草,表现出主人附庸风雅的特点,并暗示达君和锲之关系密切。
B.锲之细数金石质地的情景,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闲笔”,既表现出人物对金石治印的挚爱,又让我们感受到石刻文化博大精深。
C.小说结尾段,作者创设了忙碌喧闹的俗世境界,以此反衬经历了自身重病和老友去世的金锲之内心超越凡俗、超越自我的平静。
D.小说展示出作者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语言文白相间,含蓄蕴藉,句式长短结合,舒展自如,创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韵律之美。
(3)作家汪曾祺曾说:“气氛即人物。”请以文本中两处划线句为例,进行分析。
(4)请结合两个文本,分析小说人物身上具有的文化特质。

【考点】小说
【答案】B;A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4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荒凉的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河里的石头洁白光滑,活像史前巨蛋。这块天地隐没在宽广的沼泽中,许多东西都叫不出名字。
          ②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于笛鼓的喧嚣声中介绍科学家的新近发明。最初他们带来的是磁铁。一个身形肥大的吉卜赛人,自称梅尔加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若鸟爪,向观众出色地表演了他所谓的马其顿炼金术士创造的世界第八奇迹。他手里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纷纷跌落,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甚至那些丢失的东西也从兀然出现,一窝蜂似地跟在梅尔加德斯的魔铁后面。“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吉卜赛人用嘶哑的嗓音宣告,“只需唤起它们的灵性。”人群中的布恩蒂亚心中嘀咕: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
          ③梅尔加德斯是个诚实的人,他告诫说:“磁铁干这个却不行。”可是布恩蒂亚当时还不相信吉卜赛人的诚实,因此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他的妻子乌尔苏拉本打算用这些家畜来振兴破败家业的。却没能阻止他。“很快我们的金子就会多得用来铺家里的地!”丈夫回答她。在好几个月里,布恩蒂亚都顽强地努力证明自己的猜想。他带着两块磁铁,大声地不断念着梅尔加德斯教他的咒语,勘察了那片地区的每一寸土地,甚至河床。但掘出的唯一的成果,是一件15世纪锈迹斑斑的铠甲,用手一敲,铠甲里面就发出空洞的回声,仿佛一只塞满石子的大葫芦。
          ④三月间,吉卜赛人又来了。这次他们带来了一架望远镜和一只大小似鼓的放大镜,说是阿姆斯特丹犹太人的最新发明。在一个炎热的晌午,吉卜赛人用放大镜作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们在街道中间放了一堆干草,借太阳光的焦点让干草燃了起来。
          ⑤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布恩蒂亚还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发明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梅尔加德斯又想劝阻他,但他终于同意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哭泣。这些钱是从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一盒金币中拿出来的。布恩蒂亚无心抚慰妻子,他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想证明用放大镜对付敌军的效力,就让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这种危险的发明把他的妻子吓坏了,但他不顾妻子的反对,有一次甚至准备点燃自己的房子。布恩蒂亚久久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计算新式武器的战略威力,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他把这份《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多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并答应只要政府一声令下,他就去军队演示他的发明,甚至亲自传授太阳战的复杂技术。
          ⑥他等待答复等了多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加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做出了足以显明其诚实的举动: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留下了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并让他知道如何使用现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漫长的雨季里,布恩蒂亚都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为了找到子午线的确定方法,差点儿中了暑。他完全掌握了仪器以后,就设想出了空间概念,今后,他不出自己的房间,就能在陌生的海洋上航行,考察荒无人烟的土地,并跟珍禽异兽打交道。可是不久,布恩蒂亚紧张的工作突然停辍,陷入神魂颠倒的状态,好几天总是喃喃自语。
          ⑦最终,在十二月里的午饭时分,他忽然一下子摆脱了所有的折磨。孩子们至死都记得,被长期熬夜和冥思苦想折磨得形销骨立的父亲,在桌首庄严入座,激动而颤抖地向他们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1)文章第二段对全文情节开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布恩迪亚的性格特征。
    (3)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描写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小说标题“荒凉的孤独”在文中的多层意蕴。

    发布:2025/1/15 8:0:2组卷:5引用:1难度:0.3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有二十户人家的村落,用泥巴和芦苇盖的房屋就排列在一条河边。清澈的河水急急地流过,河心那些光滑、洁白的巨石,宛若史前动物留下的巨大的蛋。这块天地如此之新,许多东西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每年到了三月光景,有一家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到村子附近来搭帐篷。他们吹笛击鼓,吵吵嚷嚷地向人们介绍最新的发明创造。最初他们带来了磁铁。一个胖乎乎的、留着拉碴胡子、长着一双雀爪般的手的吉卜赛人,自称叫梅尔基亚德斯,他把那玩意儿说成是马其顿的炼金术士们创造的第八奇迹,并当众作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拽着两块铁锭挨家串户地走着,大伙儿惊异地看到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甚至连那些遗失很久的东西,居然也从人们寻找多遍的地方钻了出来,成群结队地跟在梅尔基亚德斯那两块魔铁后面乱滚。“任何东西都有生命”,吉卜赛人声音嘶哑地喊道。
          翌年三月,吉卜赛人又来了。他们这次带来了一架望远镜和一具放大镜,有鼓面那么大。他们公开展出,说这是阿姆斯特丹的犹太人的最新发明。他们让一位吉卜赛女子坐在村子一头,把望远镜架在帐篷门口。人们只要花五个里亚尔(旧时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通用的货币),然后把脑袋凑到望远镜后面,就可以看到那吉卜赛女郎,仿佛伸手可及。“科学把距离缩短了,”梅尔基亚德斯吹嘘说,“要不了多久,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一个炎热的中午,吉卜赛人又用那块巨型放大镜做了一次惊人的表演:他在街心放了一堆干草,借助阳光的聚焦把草堆点燃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虽然对磁铁试验的失败尚难以自慰,但这时,却又想出一个点子:利用这项发明制造作战武器。梅尔基亚德斯又一次劝阻他,但最后还是收下了两块磁铁和三块殖民地时期的金币,把放大镜换给了他。乌尔苏拉伤心地哭了。那三块金币是她父亲劳累一生积攒下来的一盒金币的一部分,她一直把钱盒埋在床下,想等个良机作本钱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根本没想安慰她。他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甚至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一心扑到武器试验上去了。为了证实放大镜在敌军身上的威力,他竟亲自置身于太阳光的焦点之下,结果多处灼伤,经久方愈。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长达数月的雨季中闭门不出,躲在住宅后面的一间屋子里,免得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开家务,整夜整夜地观测星辰的移动。为了获得测定正午点的正确方法,他差一点中了暑。当他能熟练地操作仪器时,他对空间有了认识。这使他足不出户就能泛舟神秘之海,漫游荒漠之地,还能跟显贵要人交往。正是在那时,他养成了自言自语的习惯,独自在家中晃悠,对谁也不理睬。与此同时,乌尔苏拉和孩子们却在菜园里胼手胝足地管理着香蕉、海芋、丝兰、山药、南瓜和茄子。不久,也没有任何预兆,他突然中断所迷恋的工作,变得神志颠倒起来。连续几天他像着了魔似的,低声咕叨着一连串惊人的猜测,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直到十二月的某个星期三午餐的时候,他才一下子卸脱了那折磨他的包袱。孩子们也许终生难忘父亲那天坐在饭桌上时那副威严神态。长期的熬夜和过度的思索搞垮了他的身体,他发着高烧,抖抖索索地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普赛人在小说中是作为外来科学与文明的使者出现的。
    B.梅尔基亚德斯每一次带来的新鲜玩意儿都深深吸引着处于原始停滞状态的马孔多人。
    C.乌尔苏拉只关心金币和菜园里的工作,她是外来文明与科学的反对者。
    D.布恩迪亚代表着马孔多人对科学与文明的向往,代表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下列对小说的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是作家独创的从回忆过去的角度展望未来的新颖的倒叙手法。
    B.小说写吉卜赛人的到来,外部文明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充满魔幻的色彩。
    C.梅尔基亚德斯拽着两块铁锭走着时出现的场景展现出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
    D.小说表现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
    (3)文中画线句“一心扑到武器试验上去了”中“扑”字如果换成“用”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两则材料的含意,不超过30个字。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曾叱咤风云的李斯在被腰斩前,对其子慨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发布:2025/1/15 8:0:2组卷:6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镜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C.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2)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3)《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的理解,并分析其与“现实”的关系。

    发布:2025/1/15 8:0:2组卷:17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