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气象组织于2023年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图)。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
(1)据图推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和信风减弱之间的关系。
(2)运用相关原理,阐述该现象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的原因。
(3)厄尔尼诺对亚洲东部台风活动的影响,有“增多”和“减少”两种不同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由图可知,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表层海水升温。(或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近洋面热空气上升,西风暴发,信风减弱。)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上升流减弱;冷水性鱼类不适应水温升高而死亡;海洋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食物,渔业产量减少。
(3)信风减弱导致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受暖流影响小,海水温度和气温较其他年份低,从而形成的台风较常年少。(或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高低纬度热量交换减弱,使得西太平洋暖水区域面积扩大,有利于形成台风。)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上升流减弱;冷水性鱼类不适应水温升高而死亡;海洋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食物,渔业产量减少。
(3)信风减弱导致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受暖流影响小,海水温度和气温较其他年份低,从而形成的台风较常年少。(或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减弱,高低纬度热量交换减弱,使得西太平洋暖水区域面积扩大,有利于形成台风。)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19 0:0:1组卷:1引用:5难度:0.5
相似题
-
1.北极地区包括北极冰原、苔原带和外侧的泰加林带。全球变暖在泰加林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温速率是其他地区的2倍。近年来,北极泰加林带山火、地火等野火频发。完成33~34题。
全球变暖在泰加林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原因不包括( )发布:2024/12/31 15:0:1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完成9~10题。
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切实有效的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灯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发布:2025/1/25 8:0:2组卷:1引用:0难度:0.5 -
3.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将二氧化碳封存海底是为缓解全球变暖进行的一种新尝试。据研究,当把液态二氧化碳注入深度为200-500米的深海时,二氧化碳将全部溶解在海水中。据此完成下题。
二氧化碳大量溶解在海水中,可能引发 ( )发布:2024/12/31 7:30:2组卷:2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