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巡天能驻月,碧霄从此天宫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人正在书写属于中国人的传奇。阅读材料,运用国情国策知识回答问题。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65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书写航天征程,背后有“航天之父”任斯民、“卫星之父”孙家栋、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以及宇航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等代代中国航天人传承了敢为人先、无私无畏、持之以恒、尊重客观规律的品质。
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90年代,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封锁和阻挠下,中国没能加入国际空间站建造。如今中国空间站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解决诸多“卡脖子”技术,突破受制于人的技术领域。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他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中国航天为代表的中国技术是如何能书写从“0到1”的传奇。
【答案】①“中国航天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说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代代中国航天人传承了敢为人先,无私无畏,持之以恒,尊重客观规律的品质”说明科学家弘扬创新精神,科学家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③“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2.4万亿元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体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为科技创新奠定了巨大的物质基础。④“中国空间站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说明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国重器一定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通过自强奋斗、敢突破,掌握核心技术。⑤“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体现了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⑥“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说明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⑦“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说明我国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2021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新张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人们向至高荣誉致敬,为潜心科研点赞,为累累硕果喝彩。这表明( )
发布:2024/12/29 22:30:4组卷:18引用:1难度:0.8 -
2.利用APP自动定位,监测附近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发病点;通过小程序输入自己和家人乘坐的车次、航班等信息,即可查询是否曾与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同行……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健康码、无人机、机器人、测温仪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纷纷登场,助力疫情防控,提高了抗击疫情的精准化水平。这表明( )
①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已全面领先世界
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成效显著
③创新应成为国家发展进步的中心工作
④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发布:2024/12/28 0:30:2组卷:130引用:2难度:0.8 -
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来,相续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成功将16名、26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这( )
①表明科技创新就是一种从无到有、别出心裁的发明创造
②得益于我国深入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③说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强国目标已实现
④充分证明航天事业只有掌握关键技术才能更好地发展发布:2024/12/27 23:30:1组卷:22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