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瓷 ①母亲去世前,把家中一切都交代好了,包括她的那些坛坛罐罐,杯杯盏盏。
②有三个小陶罐,平时也没见她用过。她说,是从一家小店淘的,正好三个,本就打算给我们姐妹仨一人一个,留个念想。说这些时,她已经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我和妹妹把小罐拿到床前,母亲看到,眼睛一下子发光,挣扎着坐了起来。我明白她的意思,把陶罐凑近些。她抚摸着,轻拍着,说罐体上的彩绘漂亮,挂的釉厚如脂,大小也合适,连盖子盖得严实都是罐的优点。我们克制忧伤,假装很开心地附和着。
③母亲一生节俭,买陶瓷却很大方,有事没事总会去一些她心仪的店里逛逛。小县城没有时尚家居店,母亲逛的无非就是菜市场和超市,那些地方,坛坛罐罐、杯盆碗盏最不缺。每次去,母亲总会小心翼翼地拿起、轻敲、放下,有时还迎着光转动着察看,菜场里的小老板,多被母亲貌似专业的举止唬得不敢多言。
④在厨房的柜子里,母亲的陶瓷器皿占了半壁江山。可是,她搬回家的陶瓷用品,并没有什么档次可言,包括几元钱一只的,纯陶土烧制的复古瓦碟,她也当作宝般,买回几只。
⑤母亲每买一件“宝贝”,总会欣喜地拿出来展示,说哪儿哪儿都好。若你稍微投以关注的目光,她甚至拿到你耳边,轻叩,“你听,你听。”母亲是有陶瓷情结的,这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我的外公。
⑥外公在母亲九岁时就离世了。听母亲说,外公一年有一半多的时间,在外面走村串户,做陶瓷买卖。他就用一根扁担,几根麻绳苦生活。外公每次都到景德镇进一些家用陶瓷用品,然后用扁担挑着一路返家一路卖,赚取差价。外公一路上艰辛万分,省吃俭用,遇到村子,便寻一户借宿,打个地铺,自己做饭。然后以此村为中心,在附近几个村子跑上几天,销出去一批货,再接着上路。等回到家,他又会不辞劳苦地给母亲讲解手中剩下的每一件陶瓷的特点及鉴别方法,讲景德镇那个“陶瓷之都”的故事……
⑦母亲总是遗憾外公走得太早,不论什么场景,不论闲聊何事,只要提及外公,母亲的眼神瞬间会黯淡下去,目光朝着一个虚无的方向,仿佛再一次看到父亲疲惫的身影,父亲仍然拿起一件件陶瓷对着她轻叩,对着她讲解。
⑧在母亲的叙说中,那个我后来常去的村庄浮现在脑中,慢慢又定格成一幅画面:一个小女孩,常常站在通向村外的路口,期盼着父亲的身影。一次次失望,一回回转身。突然一天,当远处的身影再一次清晰时,女孩喊叫着、雀跃着迎上去。
⑨外出数月,并不是趟趟都能挣到钱。母亲说,从父亲蹒跚的脚步,就知担子中的余货多与少。但是,父亲能回来,比什么都好,父亲带来了外面新奇的世界,而那个叫“景德镇”的地方,就是她心中向往的远方……以为日子就在这一次次的守望中度过,以为长大后,父亲就能兑现承诺,带她去景德镇的,可是,所有的“以为”,在母亲九岁那年化成了泡影。
⑩母亲在晚年,不止一次地和我们提出,有空去下景德镇,她还笑着说,如果去了,一定会花很多钱的,还让我们不要拦着她。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去成。A
⑪去年冬,我用母亲给我的小陶罐腌一些小萝卜头。这只小罐,广口粗瓷,模样敦厚,只是出自普通工匠的窑品,却被一位老太太临终前,作为宝贝样传到了女儿手中一人世间,有许多的爱,细细品咂,除了温情,还有辛酸。
(原文有删改)(1)选文②段画线处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⑥段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⑧⑨两段,体会凝结在“母亲瓷”上的情感,并概括出来。
(4)小明想把下面的这段话写在选文⑩段的A处,你觉得有必要吗?说明理由。
母亲还常常唠叨起家中的一个鱼盘,一条胖头鱼卧在盘底,活灵活现,谁见都眼热。当年外祖父把它从景德镇带回,家里人都非常珍惜,舍不得用,准备传给舅舅。后来被一户外姓人家“顺”走,不知所终。每当说起此事,母亲总要叹息很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9 8:0:9组卷:53引用:3难度:0.3
相似题
-
1.本文《变色龙》中的语言描写极为精彩,塑造出不朽的文学形象--变色龙。请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1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②“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写法分析】句①是奥楚蔑洛夫刚刚到达现场,不了解情况时的语言,一副装腔作势、官味十足的丑态;句②是奥楚蔑洛夫在知道狗主人之后的语言,这番话将他欺下媚上、卑鄙无耻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由于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首先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其次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变化、避免呆板,符合语言的情境及人物的身份。发布:2024/12/27 0:0:1组卷:39引用:4难度:0.5 -
2.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5)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5引用:2难度:0.8 -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3)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发布:2025/3/12 21:30:1组卷:11引用:1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