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是内陆断块山间盆地,环盆地分布的绿洲带是当地聚落的主要分布区。绿洲区内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游牧业向高度依赖水利设施的灌溉农业转变,并影响聚落演进,对当地“人—水—地”关系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如图示意柴达木盆地聚落选址演进过程(虚线箭头代表聚落选址演进方向)。
(1)分析柴达木盆地聚落演进过程。
(2)简述柴达木盆地“人—水—地”三者的平衡关系。
【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答案】(1)游牧时期,为方便获取水源,躲避灾害,聚落靠近河流,且位于地势较高处分布;随着人口增加,人类顺应地势,通过简单的水渠引灌进行农耕垦殖,聚落主要选址于冲(洪)积扇和河谷绿洲;随着农田灌渠不断完善,聚落选址于距离河流较远的冲积平原腹地;与早期聚落相比,现代聚落地理位置较差,但规模较大,且以组团的形式存在。
(2)水资源量决定了灌溉土地规模的大小,进而又决定了绿洲区的人口承载能力;人口的过量增长会超出绿洲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人口过少又导致开垦后的宜农土地弃耕,土地受到二次荒漠化的破坏。
(2)水资源量决定了灌溉土地规模的大小,进而又决定了绿洲区的人口承载能力;人口的过量增长会超出绿洲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人口过少又导致开垦后的宜农土地弃耕,土地受到二次荒漠化的破坏。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31 3:0:11组卷:13引用:2难度:0.7
相似题
-
1.下列选项中村落的空间形态与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17:0:2组卷:2引用:4难度:0.8 -
2.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如图示意该省解放前大洋溪村(今已废弃)和现在大洋溪村位置。读图完成9~10题。
影响解放前大洋溪村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发布:2024/12/31 13:30:2组卷:0引用:1难度:0.7 -
3.乡村聚落的重组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乡村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传统聚落空间的改变甚至消失。如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该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最显著的变化是( )发布:2024/12/31 16:30:1组卷:2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