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yōu)棘矜(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选出下列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B
①锄耰棘矜 ②钩戟长铩 ③万乘之势 ④度长絜大 ⑤一夫作难
A.①yōu qín | ②jí | ③chèng | ④dù xié | ⑤nán |
B.①yōu qín | ②jǐ | ③shèng | ④duó xié | ⑤nàn |
C.①yǒu jín | ②jǐ | ③chèng | ④duó xié | ⑤nàn |
D.①yǒu jín | ②jí | ③shèng | ④duó qì | ⑤nàn |
D
D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B
B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秦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4)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答案】B;D;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6 8:0:9组卷:1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选文选自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发布:2025/1/3 7:0:1组卷:6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发布:2025/1/3 7:30:1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