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挂冠
谢枋得①
玉皇殿下卸恩袍,羞见冥鸿惜羽毛。
天地有心扶社稷,朝廷无意得英豪。
早知骨鲠撄时忌,何似山林道迹高。
次第秋风到兰菊,归家痛饮读离骚。
【注】①谢枋得,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曾担任六部侍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C
A.首联写鸿雁爱惜自己的羽毛,相比在“玉皇殿下卸恩袍”的自己很是惭愧。
B.颔联“有心”与“无意”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无奈。
C.颈联诗人面对时弊,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向往山林闲适的归隐生活。
D.尾联“读离骚”有诗人借屈原自比之意,可见诗人即使挂冠,仍心系家国。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挂冠”的原因。
【答案】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15引用:4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的一面。
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觉得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
D.本诗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感变化相同。
(2)诗的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颇有哲理,请简要分析。发布:2024/12/3 0:30:2组卷:24引用:12难度:0.5 -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帽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强饮”一词是痛快豪饮的意思,表明诗人晚年要纵酒人生。
B.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见所感,春来水涨,江流浩瀚,自己老眼昏花。
C.颈联运用叠词,具有韵律美,写景由近及远,由蝴蝶而鸥鸟,层次分明。
D.尾联总收全诗,诗人北望长安,思朝廷,忧愁顿生,有沉郁苍茫之美。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愁”的原因。发布:2024/11/28 23:30:1组卷:26引用:9难度:0.4 -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劝农(其四)
陶渊明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①携俪,沮溺②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③兹众庶,曳裾拱手④!【注】①冀缺;春秋时晋国贵族,父冀芮犯罪死,冀缺降为民,安贫躬耕,他的妻子为他送饭。②沮溺:长沮、桀溺,春秋时的两位隐士,他们结伴并耕。③矧:何况。④曳裾拱手:将双手相合放在衣服的大襟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点明时令节气特点,暗指时令节气与农事活动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B.第三、四句借冀缺和沮溺的典故,分别展现出夫妻协力、友伴并耕的劳作情景。
C.第五、六两句承接前文,抒发情感,极力赞美了先贤达人勤于农事的优秀品质。
D.第七、八句生发感慨,由劝农劳作想到治民之道,表明治民之道就是无为而治。
(2)诗人对农人的“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发布:2025/1/1 2:30:1组卷:38引用:5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