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受性是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用药者使用原来的剂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导致用药剂量越来越大,停药后会出现明显的依赖特征。吗啡是一种常见的镇痛剂,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长期使用吗啡可导致机体产生耐受性。
(1)外界刺激引起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至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该过程不属于反射的原因是 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据图分析,吗啡作为镇痛剂的机理是 吗啡可与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μ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P,阻止突触后膜Na+内流,阻断痛觉形成而发挥镇痛作用吗啡可与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μ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P,阻止突触后膜Na+内流,阻断痛觉形成而发挥镇痛作用,长期使用吗啡导致机体产生耐受性的原因可能是 受体μ的敏感度和数量降低受体μ的敏感度和数量降低。
(3)河飩毒素(TTX)是一种神经毒素。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TTX+吗啡联合用药可影响吗啡的耐受性。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探究一定剂量的TTX+吗啡联合用药对吗啡耐受性的影响(以注射吗啡后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的痛反应时间作为检测耐受性的指标,吗啡和TTX的剂量不作要求)。请写出实验思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吗啡、一定剂量的TTX+吗啡连续处理一段时间,三组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吗啡后将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注射吗啡后的痛反应时间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吗啡、一定剂量的TTX+吗啡连续处理一段时间,三组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吗啡后将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注射吗啡后的痛反应时间。
【答案】大脑皮层;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吗啡可与突触前神经元膜上的受体μ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P,阻止突触后膜Na+内流,阻断痛觉形成而发挥镇痛作用;受体μ的敏感度和数量降低;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吗啡、一定剂量的TTX+吗啡连续处理一段时间,三组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吗啡后将小鼠置于55℃的热板上,分别测定各组小鼠注射吗啡后的痛反应时间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4 8:0:9组卷:1引用:1难度:0.7
相似题
-
1.吴京等人参演的《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屡次登上热搜。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不得闯红灯,但是“酒驾”“闯红灯”现象屡见不鲜,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8引用:2难度:0.5 -
2.科研人员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屈腿反射。该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是
(2)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该后肢
(3)从以上实验结果不能得出“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控制”的结论,理由是发布:2024/12/31 4: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6 -
3.海洋中的鲸鱼偶然因蹭船艇摆脱藤壶,此后鲸鱼看到船艇会有意蹭船,上述过程中建立的反射类型及特点是( )
发布:2024/12/31 2:30:2组卷:174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