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泛记载。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到蜡烛与O2的燃烧反应,反应生成CO2和H2O,该反应一定是 CC。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2)“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CuSO4+Fe═FeSO4+Cu。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FeFe(填元素符号,下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CuCu。
(3)宋代《洗冤集录》中记载有“银针探毒”,其原理是:4Ag+2H2S+O2═2Ag2S+2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gAg(填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是 H2OH2O。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S、KNO3S、KNO3(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 CO2CO2。在上述反应中若有32g硫单质完全反应,被硫单质氧化的单质C的质量是 66g。


【答案】C;Fe;Cu;Ag;H2O;
;S、KNO3;CO2;6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5 5:0:2组卷:22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根据下列两个反应判断:2Cu+O2=2CuO,2Cu+S=Cu2S,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0 14:30:1组卷:16引用:2难度:0.9 -
2.将适量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溶液逐渐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又立即变为棕黄色,继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上述一系列变化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元素是( )
发布:2024/12/30 14:30:1组卷:27引用:2难度:0.6 -
3.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用铜的化合物做催化剂,甲烷(CH4)与氧气反应只生成甲醇(CH3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5/1/7 8:0:2组卷:2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