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有巨型田螺之称。上世纪80年代,我国因福寿螺个大壳薄产肉率高,且容易饲养,开始引进作为食用螺。但由于福寿螺的口感不好,肉硬,且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养殖户便放弃养殖,但清塘工作往往又不彻底,导致一些福寿螺进入了自然水体,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严重威胁着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1)福寿螺体外有石灰质的 贝壳贝壳保护,内部柔款的身体表面包裹着一层肉质膜,运动器官是足,从这些特征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 软体软体动物。
(2)为了有效杀灭福寿螺,某科研小组研究化学药剂“杀螺胺”在治理福寿螺中的作用时设计了一组实验(如下表)
“杀螺胺”制剂对福寿螺的影响
实验组编号 |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5组 |
杀螺胺剂量(PP) | 0.5 | 0.7 | 0.9 | 1.1 | 1.3 |
福寿螺死亡率(%) | 71.76 | 81.28 | 92.33 | 98.81 | 94.29 |
杀螺胺剂量
杀螺胺剂量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杀螺胺剂量在 1.1
1.1
PP时消灭福寿螺效果最好,这一剂量下,福寿螺死亡率为 98.81
98.81
%。【答案】贝壳;软体;杀螺胺剂量;1.1;98.81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2 12:0:8组卷:1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