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课外阅读
ㅤㅤ【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摘自《早春的风筝》)ㅤㅤ【材料二】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着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各国的风筝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日本风筝是由中国传入的,学界一般认为传入时间是中国唐代,图形多为长方形和半圆形,上面没有任何装饰。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鸟筝,女筝称为鱼筝。
(摘自网络)ㅤㅤ【材料三】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六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一小童立在旁边拾头凝望,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自《清明上河图》中看清明民俗)(1)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误的打“×”。
①中国的风筝起源于唐朝时期。
×
×

②在泰国,风筝则有男女之别,男筝称为鱼筝,女筝称为鸟筝。
×
×

③风筝上绘制蝙蝠,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④【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
×

(2)【材料二】中加点词语“一般”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般”是大部分情况的意思,起限定作用,意思是说学界中的大部分人认为风筝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唐代,但也有与此不同看法的存在。
“一般”是大部分情况的意思,起限定作用,意思是说学界中的大部分人认为风筝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唐代,但也有与此不同看法的存在。

(3)【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抄写下来。
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4)在班级活动中,某学习小组打算制作一只风筝,但在图案绘制上产生了以下分歧,如果该学习小组向你征求意见,请写出你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蜈蚣 蝴蝶 鲤鱼
我建议绘画“鲤鱼”。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富贵有余。在民间鲤鱼寓“金榜题名,步步高升”的意思。
我建议绘画“鲤鱼”。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富贵有余。在民间鲤鱼寓“金榜题名,步步高升”的意思。

【答案】×;×;√;×;“一般”是大部分情况的意思,起限定作用,意思是说学界中的大部分人认为风筝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唐代,但也有与此不同看法的存在。;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我建议绘画“鲤鱼”。因为“鱼”与“余”谐音,象征富贵有余。在民间鲤鱼寓“金榜题名,步步高升”的意思。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29 2:0:8组卷:34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柏林》:
     

    发布:2025/3/13 9:0:2组卷:20引用:1难度:0.8
  • 2.《悬石瀑布》       ①在一个阴沉沉的早晨,我驱车前往凤鸣山,只为一睹悬石瀑布的奇观。
          ②由于不是节假日,几乎看不到人影,听不到人声,非常安静。可是在这安静之外,我却分明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震耳欲聋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呢?我很好奇。
          ③往前走,山路右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那不是一般的清澈,而是让我叹服的清澈。怎么形容它呢?这么说吧,当我看着小溪,看到的是水中大小不一的石子,却忽略了水的存在。只有当我看到十几只鸭子在水里嬉戏游动时,我才恍然大悟似的想起这里有水。水把鸭子的整个身子冲得干干净净,鸭毛看上去非常光滑,惹人喜爱,有了一种想下去抚摸它们一下的冲动。水里的石子长年累月地被溪水冲洗着,都变成了极美的艺术品,如珍宝般,安静地躺在那里。
          ④往前走,那声音却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清晰,仿佛一大批出征的将士在呐喊。到了半山腰,出现了一大块平整的土地,我急切地往里走,猛然发现一个高10余米的裂隙状石洞出现在我们面前,洞顶夹着一块摇摇欲坠的巨石,如悬着一般,仿佛它随时都会掉下来。让人胆战心惊。石洞深约20米,往里看,山泉从崖顶飞泻下来,硕大的水帘惊得我目瞪口呆。原来这就是凤鸣山的悬石瀑布!
          ⑤我站在悬石下,抬头望着飞泻而下的瀑布,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瀑布像一匹匹脱缰的白马,势不可挡。而那响亮的瀑布声,犹如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呐喊,那是一种让我震撼的英雄气概。瀑布溅起的水花早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衫,使得我和它如此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
          ⑥我一直相信,水是有生命的,而悬石瀑布更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终年不息地飞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你去与不去,它始终在那里。
          ⑦或许正因为凤鸣山有了这奇特的悬石瀑布,才有了更多的生命气息!
    (1)“悬石瀑布”名字的由来在哪里?用“______”画一画。
    (2)读③自然段,作者未写“悬石瀑布”却先写小溪,让人感受到溪水的
     
    ,景区环境的
     

    (3)读画“           ”的句子,听到清脆响亮的瀑布声,看到这幅壮观、奇特的景象,不由使人想起“诗仙”李白描写瀑布的名句:“
     
     
    。”
    (4)本文是一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文,再读美文,感受自然之美。边读边想象画面,写一写站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巨石下观看瀑布的景象。
     

    发布:2025/3/13 9:0:2组卷:16引用:1难度:0.5
  • 3.请你对课文中《童年》的片段作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发布:2025/3/13 8:30:2组卷:29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