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汉语标点符号中的问号、叹号、逗号等是从国外引进的,句号、顿号、着重号、专名号、书名号、虚缺号等脱胎于我国传统的句读符号,直行文稿的引号则直接借自日本。1918年,陈望道在《标点之革新》一文中提出,标点可以画龙点睛,让文字更为传神。
(摘自2022年8月2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摘自鲁迅《故乡》) 【材料三】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摘自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关于汉语标点符号的形成,你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2)下面句子中的破折号和省略号是如何让文字表达更传神的?
“啊!闰土哥,——你来了?……”
(3)对于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你有怎样的建议?
【考点】标点符号.
【答案】见解答。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3 8:0:9组卷:101引用:1难度:0.6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