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一书中的14篇文章相互关联,综合分析阐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试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归纳各篇的主旨,完成下面的表格。
序号 | 篇名 | 主题 |
一 | 乡土本色 | 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 |
二 | 文字下乡 |
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
三 | 再论文字下乡 | 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 |
四 | 差序格局 |
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 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
|
五 |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 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最大特点——“私” |
六 | 家族 | 乡土社会中家族单系(只包括父系这方面)的结构原则及其区别于西方社会家庭的功能 |
七 | 男女有别 |
乡土社会中保持“男女有别”这一原则的重要原因和意义 乡土社会中保持“男女有别”这一原则的重要原因和意义
|
八 | 礼治秩序 | “礼”是传统的维系,乡土社会是区别于法治社会的礼治社会 |
九 | 无讼 | 推行下乡的新的法律制度对礼治的乡土社会产生了副作用 |
十 | 无为政治 | 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无为”有其一定的价值 |
十一 | 长老政治 |
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教化权力——长老权力 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教化权力——长老权力
|
十二 | 血缘和地缘 | 血缘社会(传统乡土社会)与地缘社会(现代商业化社会)各自的特点与差异,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 |
十三 | 名实的分离 | 乡土社会中的变动方式及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 |
十四 | 从欲望到需要 |
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靠欲望生活着,然而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而言,自觉的生存条件则是理性的“需要” 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靠欲望生活着,然而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而言,自觉的生存条件则是理性的“需要”
|
【答案】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的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差序格局;乡土社会中保持“男女有别”这一原则的重要原因和意义;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教化权力——长老权力;乡土社会中的人们靠欲望生活着,然而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而言,自觉的生存条件则是理性的“需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9引用:3难度:0.7
相似题
-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请你根据《乡土中国》相关内容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写出对“熟人社会”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少于80字。发布:2024/12/17 4:30:2组卷:46引用:3难度:0.7 -
2.下列运用《乡土中国》的观点与理论进行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31 8:0:1组卷:35引用:3难度:0.7 -
3.《乡土中国》阅读。请以《红楼梦》中的相关人物或情节为例,解读《乡土中国》中的“家族”“男女有别”“差序格局”或“礼治秩序”中的任意一个章节或核心概念。要求:言之有物,150字左右。
发布:2024/12/19 18:30:1组卷:29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