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当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该呈现出怎样一种“浪漫”?2022,北京,为世界做出完美( )。
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现了四季更替中的“江山如画”,源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构想、倾泻而下的冰滴承载着对母亲河的赞美,取自道法自然哲学理念的火炬“飞扬”传递出面向未来的激情。从开幕烟花迎客松、闭幕歌舞送别柳,到礼仪人员服饰上的“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的“雪如意”“冰丝带”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 )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 )。______。
从2008到2022,从“我”到“我们”,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内敛表白到“一起向未来”的响亮召唤,新时代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展望。“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让我们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以冰雪为媒,以文化为桥,与世界同行,一起向未来!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C
A.注释 | 美轮美奂 | 别出心裁 | 结合 |
B.诠释 | 美妙绝伦 | 匠心独运 | 结合 |
C.诠释 | 美轮美奂 | 匠心独运 | 融合 |
D.注释 | 美妙绝伦 | 别出心裁 | 融合 |
B
B
A.徐徐展开的饱含深情的一幅幅中国式冰雪画卷,讲述了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B.一幅幅徐徐展开的饱含深情的中国式冰雪画卷,讲述了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
C.徐徐展开的饱含深情的一幅幅中国式冰雪画卷,彰显着中国风采,讲述了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自信。
D.一幅幅徐徐展开的饱含深情的中国式冰雪画卷,彰显着中国风采,讲述了中国故事,传递出中国自信。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D
D
A. | 江山如画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南宋 | 词 |
B.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将进酒》 | 李白 | 唐 | 近体诗 |
C. | 道法自然 | 《庄子》 | 庄子 | 战国 | 散文 |
D. | 美美与共 | 《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 | 费孝通 | 当代 | 发言稿 |
【考点】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答案】C;B;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8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甲)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乙)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丙)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吗?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
(丁)我受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赏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秋的韵致”有何内涵。发布:2025/1/1 4:30:2组卷:1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向来偏爱古人书札,不必正襟危坐,不必计较书法作品的章法,字法,墨法,提起笔,蘸上墨,在尺素间走走停停,随遇而安。这两封信上的毛笔字,苏东坡写得自然流畅,笔墨的丰腴中藏着骨力,线条的凝重中含着秀逸。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他诸多的名帖不知润泽了古今多少书法研习者,【乙】而吸引我的,则是《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两帖都是苏东坡写给他的好朋友陈馈陈季常的。
苏东坡曾作诗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在佛经中指如来正声,苏东坡本意说陈季常研习佛理,听到讲解教义,好似狮子吼声振聩发聋,手里的拄杖坠地。谁知传到民间成了戏笑他的可怜,谈起佛学、佛法,往往整夜都不睡觉,反而,一听到妻子洪亮的怒骂之声,吓得惊慌失措,连拐杖都离了手。偏巧柳氏是河东人,“河东狮吼”于是成了妇人脾气暴躁凶悍的代名词。【丙】陈季常自此落下惧内的声名,于是有了这出《狮吼记》,坊间盛传出了“河东狮吼陈季常,千古风流苏东坡”的名句。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
B.丰腴
C.振聋发聩
D.反而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发布:2025/1/3 9:0:5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发布:2025/1/1 4:30:2组卷:68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