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某因抢劫被依法判处5年有期徒刑,请问李某的抢劫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2)对于犯罪的认识,八年级的丽丽与芳芳有如下对话:
丽丽:我们是未成年人,年龄还小,犯罪与我们无关。
芳芳:虽然是未成年人,我们也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综合丽丽、芳芳两人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丽丽的观点错误,芳芳的观点正确。
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②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一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④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2)丽丽的观点错误,芳芳的观点正确。
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②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一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④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1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