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同行,探析问题
学校是我们学习新知识、收获新友谊的场所,但是近些年校园里也时常发生校园欺凌事件,所以在校园里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与他人相处,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解读】小强原本是一个好学乐学、与人为善的学生。但是,在结交了一些所谓的“好友”后,小强就经常旷课。后来便放纵自己,因偷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但他没有吸取教训,①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被公安机关拘留。有一天,小强因为没有钱上网,②伙同他人殴打本校同学李某致其重伤,并抢劫人民币25元,法院判处小强有期徒刑,并赔偿李某相应损失。
(1)①②分别属于什么行为?①②的行为有何共同之处?
(2)法院对小强处罚的原因是什么?
(3)小强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健康成长】防范校园欺凌和暴力,建和谐校园,是每个中学生的责任。中学生既有可能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也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者。
(4)请你为预防校园欺凌,建设和谐校园出谋划策。
【答案】(1)①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②犯罪行为。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违反了法律),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
(2)其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加强自我防范,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有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及时改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谨慎交友,结交良友等。
(4)学校:加强法治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学之间友善);加强管理,老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引导同学有发现欺凌现象积极报告等。
家庭:教育孩子遵规守纪,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孩子与同学相互尊重、友善相处等。
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构筑保护防线等。
个人: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不欺凌他人;遭遇欺凌,依法维权。
(2)其行为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加强自我防范,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有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及时改正;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谨慎交友,结交良友等。
(4)学校:加强法治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学之间友善);加强管理,老师注意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引导同学有发现欺凌现象积极报告等。
家庭:教育孩子遵规守纪,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孩子与同学相互尊重、友善相处等。
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构筑保护防线等。
个人: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不欺凌他人;遭遇欺凌,依法维权。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8 12:0:8组卷:2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