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光书店
陈谌
      ①街角新开了一家书店,就在我家出门右转十米的地方,朴素的木牌子上刻着“时光书店”四个大字,显得简单而低调。店长是一位很慈祥的大妈,六十岁上下的年纪,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穿着深色的毛衣。书店还没正式营业,大部分的书都一摞摞地堆放在地上,显得有些杂乱无章。我走近书架前拿起一本书看了看,是本旧故事书,泛黄的书页间散发出一种旧书特有的气味。我从这个书架上一本本地看过去,发现竟然全部都是旧书,书的历史至少都在十年以上,更早一些的甚至还有三四十年前的。
      ②大妈看我疑惑便解释道:“我们这里没有新书的,只收旧书,而且必须是十年以上的故事书。”我问道:“那这里的书外借吗?”大妈笑着回答:“不外借的,有些书的年龄太大啦,它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我不解:“那您回收这些旧书,是要做什么用呢?”她很有深意地冲我笑了笑,说道:“我们出售回忆呀。”
      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以帮大妈整理书为由,天天来书店里看书,顺便看看谁会来买这些书。这天早晨,门外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一进门便说“听说你们这里能找到任何过去的故事?”“你把故事的大致情节写下来吧,然后投到那个纸箱子里。”大妈指了指柜台说道。我陪那个姑娘坐到柜台旁,她一边写一边跟我说,她小时候七八岁时读到过一本故事书,里面有篇很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这些天这个故事忽然跳到了她的脑海里,但记忆的片段太零碎了,她甚至都不知道这本书叫什么,更不用说上网搜索了,无奈之下她就到了这里想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我侧头瞄了一眼她写的东西,貌似是一只狼和一只狐狸的幸福生活,别说这个故事了,就连这个情节乍看之下都有点莫名其妙的。
      ④她写完以后就把纸张小心地折好丢进了箱子里,然后跟我们道别走出了书店。整天下来大妈都跟我一起整理着书,没有去看那个纸箱子。晚上打烊的时候,大妈把我打发走,说她要开始今天的工作了。“今天的工作?”我有些吃惊,但也没有多问。
      ⑤第二天早晨,来到店里,我一眼就看见一本书放在柜台上。我拿起来翻了翻,果然就是那个狼和狐狸的童话故事。仔细读,还真挺有趣的,情节的设置很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姑娘来了以后,看了看这本书,脸上顿时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她很开心地坐在店里,把书看完,然后便谢过大妈付了钱走了。
      ⑥这天下午,书店里又来了一个客人。这次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七八十岁的样子,拄着拐杖,但人却显得格外精神。他告诉我,他要找的故事,是他老伴这三十年间经常会跟他说的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一个农夫到天庭后的奇遇。他老伴前段时间过世了,于是再也没有人跟他说这个故事了,他很想知道这个故事原本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一边听他说,一边替他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写完之后便投到了纸箱中,然后把那位老人给送走了。我不知道大妈这次有没有能力,来满足他的愿望。第二天上午,这本有四十年历史的书安静地躺在柜台上,书中的故事和老人昨天所说的虽然有些偏差,却依然是如出一辙。老先生来到店里读过这本书后泪流满面,非常感激地对我们说,他终于实现了一个多年以来的心愿,他也明白了老伴和他说这个故事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了。他走之前本想给钱,却被大妈拒绝了,大妈说这个故事是她送给他们老两口的,就当为他完成一桩多年的夙愿吧。
      ⑦我对大妈由原来的佩服,变成了一种景仰。我开始渐渐感到,这项工作并不像自己最初想象得那样毫无意义,原来回忆里的故事,竟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从那以后,店里的客人一天天地开始增多起来,大家有抱着好奇心前来的,也有慕名而来的,还有不少曾得到过大妈帮助的人,送了很多的旧书来。因此大妈也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尽管如此,大妈依然还是能在第二天早晨,把前一天顾客要找的故事都一摆在柜台上,等他们来取阅。
      ⑧这天傍晚,书店门口忽然停下了一辆黑色的轿车,车里走出了一个有些微胖的中年男子。他西装革履,穿得很讲究。他说他要找一本言情小说,年轻时读这本书的时候它还没写完,现在他想看看当时那故事的结局。他还表示,钱不是问题,随即,便匆匆忙忙地把情节写在纸上,折了四折塞进了纸箱,然后又匆匆忙忙地也离开了书店。我看着他驱车远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转头看了眼纸箱,发现他刚才把纸叠得太厚了,以至于卡在了纸箱的口子上。我环顾左右无人,就把纸拔了出来,想看看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小说,如此“值钱”。但令我失望的是,这就是一个极其稀松平常的的言情小说而已,男孩和女孩相恋,女孩因莫名的原因离开了男孩,然后就戛然而止了。我默默地想,这还真是个奇怪的人,用大价钱来买一个如此狗血的故事结局,他究竟是闲钱太多了,还是过于偏执了呢。可令人不解的是,我从大妈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犹豫的神情。这天她早早地就把书店关了,我站在门口,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她,毕竟四十年前的书都能找到,二十年前的应该不成问题吧。
      ⑨第二天早晨,我在书店开门前就来到了门口,发现昨天那个中年人也早早地就等在了那里,他在寒风中搓着手并来回跺着脚,一副既期待又紧张的样子。不一会儿门开了,大妈看见我俩站在门口,露出了吃惊的表情。“那——请问您——找到我的那个故事了吗?”中年人连忙迎上去问道。大妈迟疑了一下,说道:“对不起,这个故事我没能找到。”“噢,这样啊,那麻烦您了,不过还是谢谢您。”他露出了极度失望的神色,甚至都有些垂头丧气了。他掏出皮夹子来,依然想要给大妈一点钱,但被大妈拒绝了。他走后,大妈倚在门上略显疲惫,我走过去弱弱地问她:“没想到您也有失手的时候呢。”大妈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其实这个故事的结局,我已经找到了……女孩离开男孩的原因很简单,女孩不喜欢男孩了。最后女孩成了家,生了两个孩子,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⑩我听着大妈的话陷入了深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片刻后,我猛然间领悟到了什么。“难道说,这是他自己的真实故事?”大妈笑着说:“你终于明白了孩子,要知道生而为人,一辈子会发生太多太多的故事,但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你所期待的结局。”
(节选自《格言》2022年11月刊有删改)(1)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生动,“我”的心理也发生着变化,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故事情节 “我”的心理
在书店初次见到大妈 好奇
大妈帮姑娘找到故事书
佩服
佩服
大妈帮老先生找到书却拒绝报酬
大妈帮老先生找到书却拒绝报酬
景仰
景仰
大妈明明找到了书,却没有告诉中年男子
大妈明明找到了书,却没有告诉中年男子
感慨、敬佩
(2)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结尾写了“我”和大妈猜想中年男子找书的缘由以及大妈的话,有人认为删去这个结尾会更好,也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赞成哪种观点,请结合本文谈谈理由。
(4)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时光书店”作为小说的题目?

【答案】佩服;大妈帮老先生找到书却拒绝报酬;景仰;大妈明明找到了书,却没有告诉中年男子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8 8:0:9组卷:13引用:2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给孩子找到他们的凡尔纳      ①双十一快到了,当当网的编辑让我给孩子们开一个书单。因为许多家长关心的那个问题:哪些书对于孩子来说才合适?
          ②如果我把我当年读过的书开列一个清单出来,对于今天的小孩子可能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上来看,阅读广泛总是好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小孩子幸而愿意阅读,那么读什么书没有那么重要,不妨读得多一些,杂一些。父母在书架上摆放的书籍,对于小孩子而言并不是一架子知识,而是一扇可以窥见世界的窗子。既然如此,那么这扇窗子不妨大一些,不要担心上面有污垢。
          ③记得我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就翻阅过我父亲买的古文版《封神演义》。然后一下子就看到了纣王在妲己的要求下,把嫔妃们扔在蛇坑里的情节。当时我不单读懂了里面关于人性中暴虐一面的描写,也读懂了有人会因为暴虐而产生的欢愉——小孩子没有成人想象中那么天真纯良,他们的脑子每天24小时在不断复印保存这个世界,所以他们对生活和文字的直感很好,能够洞穿文字抵达很深的地方。
          ④阅读量大,读书杂也有一种现实利益,那就是面对语文课本的时候,会觉得语文课本浅了。语文课本提供的篇目和文体非常有限,而且针对孩童“好心地”做了删改,故意弄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感觉来。但那是成人自以为的天真无邪,孩子也知道这一点,会觉得幼稚无聊。
          ⑤当一个孩子的阅读量比语文教材更大,窥见的生活真实更为深入,那么学起来应该会更容易一些。因为自己懂得更多,可以获得更多优势。课本上的“离离原上草”,抄到“春风吹又生”而止。而一个知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孩子,面对这种课文的时候,心中会有双重自信。一重是面对课本的自信,一重是对自己阅读的自信。在这种自信之下,无论学习还是考试,问题都不会太大。
          ⑥我自己主动选择去读的书,是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它们的本质是探险小说,而且是科学探险小说。在阅读过程中,因为是科学探险小说,我不知不觉就接受了知识和理性,认为它们是改变世界,改变自身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非常可靠的工具。
          ⑦凡尔纳的小说里,主要角色不是贵族,而是平民,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头脑,利用自然和知识的力量,用一双手制造出种种工具去解决现实问题,摆脱困境,获得自由。我认为我后来三十多年在中国经历的一切,都是小说情节的复刻。如果谈到书籍的教育作用,那么这就是凡尔纳小说给予我的最好教育。
          ⑧我知道那些家长读者读到这里,立即就动了买一套《儒勒•凡尔纳》全集的念头。但是今天的小孩子可能无法和我当年生起相同的阅读感受。因此,作为家长要帮助他们去找寻他们的凡尔纳。
          ⑨所以,不会有什么少儿书单,我也不会推荐什么必读书目。我只是建议,尽量让孩子读原著,不要读各种各样阉割和幼稚化了的简版洁版。尽量让他们读得杂一些,不要只看科普或者是小说。凡是可以借此窥见世界一角的,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好书。凡是可以借此窥见人性一角的,对于他们来说也都是好书。最后,也是最艰难的部分,其实是自己也要读书,这样可以和孩子一起坐下来讨论各自对同一本书的理解,我认为这才是家庭阅读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日常有这样的讨论,甚至是不是读书都没有那么重要……
          ⑩因为父母现在就是凡尔纳小说里的主角,勇毅的船长,沉着的工程师,聪颖的科学家,心细如发的医生,带领着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
    (原文/和鉴,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1)说说第②段中的“那么这扇窗子不妨大一些,不要担心上面有污垢。”一句的含义。
    (2)第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让孩子广泛阅读有哪些好处?请分条概括。
    (3)第⑥~⑦段中,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对作者有何教育作用?请简要概括。
    (4)本文以“给孩子找到他们的凡尔纳”为题表明了作者的主张,结合⑧~⑩段说说作者对家长指导孩子读书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条表述。

    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31引用:2难度:0.3
  • 2.阅读,回答问题。
    军毯
    马宇龙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嘴里一直含混不清地说着:“冷,好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父亲的眼睛总看向一边,孙瑞斌觉得父亲一定还有话说。他把耳朵贴在父亲的嘴边,只能听到几句含混不清的话。
          ②在一旁的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张老旧的毯子。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孙瑞斌说:“爸是感觉身上冷,要盖上这个老毯子。”说着就要把毯子往父亲身上扯。忽然,父亲僵硬了一年的胳膊猛地抬了起来,挡住了孙瑞斌手中的毯子。
          ③孙瑞斌和妹妹都吃了一惊。八十八岁的父亲在卧床一年之后,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让孙瑞斌大为惊讶。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④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6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头晕目眩,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接着,一个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⑤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他把毯子捧在怀里,埋怨妻子说:“这怎么行?这怎么行?你怎么不把我叫起来?更不该收人家的毯子,就算推辞不下,也该知道对方叫什么名字。那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妻子摇摇头:“我问人家,人家也不说。”
          ⑥这些往事,其实父亲很早就告诉过孙瑞斌。只是这些年,父亲长期卧床,混混沌沌,孙瑞斌忙于照顾,竟然忘了有这么一档子事。后来,父亲安详地走了。走前叮嘱他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只是这么多年,军毯的主人依旧没有着落。
          ⑦那天,孙瑞斌听说了一件事:当地有个农民,收集了一大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服、红军刀、红军水壶等老物件,把自家的农家小院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红色博物馆。孙瑞斌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参观之后,感动不已。从这些林林总总的物件中,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父亲渡河的情景。这些物件的背后,也都有一段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并不比父亲和他的军毯逊色。
          ⑧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这家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⑨军毯被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1)本文以“父亲的军毯”为线索,情节生动。请站在孙瑞斌的视角上梳理与军毯相关的事件。
     
    →父亲讲述军毯往事→②
     
    →③
     

    (2)请认真阅读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从“人物描写、修辞手法、加点词表达效果”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角度:
     

    赏析:
     

    (3)文章以“军毯”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4)请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的含义和作用。

    发布:2024/12/27 1:30:1组卷:51引用:6难度:0.3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月照一天雪
    米丽宏
          ①风花雪月四物中,我最喜雪。雪从寒冷中生出,有来处有归处;设若雪霁明月升,朗朗月,莹莹雪,便塑出了一个剔透的琉璃世界。
          ②雪的酝酿,总爱从彤云密布开始。几阵风过,树枝呼天抢地地挑破黑云。像羽绒服裂了口,天空开始“噗噗噗”往外飞白毛儿。小时候,这样的鹅毛雪,一冬能下好几场。村子和四周的山被冰雪包裹着,像鸡蛋壳里沉睡的雏鸡,永远不醒
          ③雪夜,灯火摇曳,心间昏黄,夜便显得更长。而窗外,还是那千军万马衔枚疾走的风雪。这样的夜,爹常常掩了老黑袄,头上裹着毛巾,去姑家跟姑父下棋。娘在炕边做针线,偶尔翻一下炉圈边的红薯。她给我们哼唱“北风吹,大雪飘……”给我们解释“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以及“冬风赶大雪,风不来雪不歇”之类的老白话。我们其实都在等着爹回来:有时,他带回一把爆米花;有时,是姑姑烙的芝麻饼;有次,竟是一只金黄的橘子。爹回来了!娘赶紧下炕,拿笤帚扫他肩背上的雪,嗔怪说:“大雪天的也不安生在家待着。”爹说:“嗬,这雪天儿,一轮大月亮,有看头。”我们不错眼珠地把焦点对准他的手,期望从那儿再变出好吃物儿来。爹会意地伸出右手——手掌上,一颗圆润、莹洁的大雪球!弟弟“嗷”的一声,抢过去,拿舌头舔着一点点啃。娘伸手就去阻止那顽皮小儿,弟弟一缩缩进被窝。雪球碎了,化成点点团团湿印子。
          ④闹腾够了,爹那句“有看头”的话,让我生了好奇。那被雪光和月光映得寒素微凉的窗户纸外,究竟是何等模样呢?
          ⑤是的,有看头,一点不差。碧蓝、雪白的腊月,成为揿在心里的一枚乡愁印章。
          ⑥我小时候,家里还是穷的,但饱暖已不成问题,然而我们喜欢吃雪球,上学路上可没少偷偷吃。我娘有次发现了,责怪我爹说,都是你引导的坏毛病。
          ⑦吃雪,就当吃冰棍儿,是乡村孩子补偿性的喜好。越往高处雪越甜美,树杈上、篱笆上、山墙的墙垛上,用手拂去表面的一层,抓一把,团成球儿,咬一口,沁凉,甘甜,直入肺腑。多年以后,雪球的味道,还会使我幸福得微微叹息。
          ⑧如今的冬天,雪少了。下雪的日子,几乎成了节日。生了小孩儿以后,雪总能把为人母的我变回去,变成跟女儿一般高的位置。我们瞳孔里那六角花瓣的雪,总是剔透又多芒。温暖的室内,怎么能满足与雪的亲近?玻璃窗上挤扁了小鼻子。我在心里笑。那是雪的感召,也是童话的模样。
          ⑨我给女儿包裹严实,去门外空地上堆雪人。朵儿大、质地酥的雪,没有黏结性,团不成形儿,只好慢慢团。寒意浸透两手,傻傻麻麻,像两只胡萝卜嫁接在手臂上。一个潦草的雪人,立起来了。小人儿被拖回屋。雪地里,就剩了雪人,它孤零零的,被飘着的雪花簇拥住,像守候大雪的神。
          ⑩孩子一路回头,回屋继续贴着玻璃窗看。也许,她的眼神里衍生的,是第一次对孤独者的悲悯之意。她看到了雪人的寂寞,这是人与雪的相知。它们鸣和的起点,是一颗赤子之心。
          ⑪我多么希望她也能一睹“明月雪时”的奇景,在记忆里拥有一个大雪铺底、明月朗照的壮美奇观,以壮人生行色。
          ⑫那是一种永恒之美,诗寻四时月,月照一天雪。
    (选自《意林》2022年第6期)【链接材料】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      假如你作为导演,将上面的散文拍成微电影,参加校园艺术节展评,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导演说戏】
    (1)你需要围绕“雪”精选镜头,请按时间顺序将下图中的情节概括补充完整,方便演员整体把握。
    时间 情节
    儿时的雪 母亲雪夜陪伴→①
     
    →弟弟贪吃雪球
    如今的雪
     
    →我带女儿玩雪→③
     
    (2)请根据理解,仿照示例为下面的台词设计语气,并陈述设计理由。
    台词 重音和语气 理由
    娘:大雪天的也不安生在待着。 重音在“家”字,语气是嗔怪。 母亲并非真的责怪父亲,台词表现母亲对父亲雪夜外出的担心与牵挂,体现家庭氛围的和谐。
    爹:,这雪天儿,一轮大月亮,有看头。 重音在“嗬”字,语气是
     
    B
     
    【细品文本】
    (3)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从修辞或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①村子和四周的山被冰雪包裹着,像鸡蛋壳里沉睡的雏鸡,永远不醒。(从修辞角度)
    ②用手拂去表面的一层,抓一把,团成球儿,咬一口,沁凉,甘甜,直入肺腑。(从人物描写角度)
    (4)作者为什么选用“月照一天雪”作为题目?
    【观影互动】
    (5)可能会有观众对第⑪段的内容不理解,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壮行色”“增勇气”具体指什么?并分享一段你成长中“壮行色”“增勇气”的经历。

    发布:2024/12/27 3:0:1组卷:98引用:7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