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以下小题。
ㅤㅤ材料一:时下,“浮躁阅读”甚嚣尘上,正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代替了对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名著的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需熟读其中的“名句”;了解明清史实,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对此,有人提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呼吁我们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传统文化。
ㅤㅤ材料二:朱永新教授等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疏远阅读、远离经典、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有极大的关联,因此,提出建立“国家阅读节”。余秋雨则明确表示反对。其理由是:一、现在已有“世界读书日”,没有必要增加类似节;二、在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阅读不是欠缺,而是灾难;三、在今天,阅读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余秋雨说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不久,朱永新又发文《余秋雨先生,请不要误导中国人》。两种争论十分激烈,也在各地引发是否设立阅读日的讨论。
ㅤㅤ材料三:关于世界读书日
ㅤ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ㅤ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ㅤㅤ“我们必须能够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都获得图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文化产业与版权部主任兼教科文组织出版社社长米拉格罗斯•德尔•科罗尔女士曾多次强调的一句话。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得到了全球社会各界的热切响应,并发展为尤其重视针对青少年的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因此,在每年的4月23日,作家、出版商、教师、图书管理员、私立或公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人道主义者、大众媒体,以及全球各国爱书的人已经把读书日的宣传活动演变成一个热闹的欢乐节日。
ㅤㅤ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为共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激发全面读书的热情,让我们认真读一本好书吧!
(1)下列选项对材料一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D
D

A.我们要少看戏说类的影视剧等。
B.我们一定要多看些名著的原著。
C.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
D.“浮躁阅读”正影响着文化生活,我们要强化“国学”的学习。
(2)朱永新教授认为当前部分国民心态浮躁与什么有关?
C
C

①疏远阅读②书籍看得太多造成的
③远离经典④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余秋雨反对建立“国家阅读节”,理由有哪些?
B
B

①已有“国家阅读日”
②网络阅读已成灾难
③考察、游历、体验、创造比阅读更重要
④阅读能够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对材料三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C

A.“世界读书日”宣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人文精神,引导他们尊重知识。
B.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这象征着知识与力量。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天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
D.4月23日也是纳博科夫、莫里斯•德鲁昂、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5)有人呼吁我们要强化“国学”的学习,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理由是什么?
A
A

A.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感召力和凝聚力。
B.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C.阅读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
D.“浮躁阅读”甚嚣尘上,正广泛地且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6)是否要建立“国家阅读节”呢?你同意朱永新教授的观点,还是支持余秋雨的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意朱永新教授的观点。我觉得需要设立“国家阅读节”。平时学习中,作业负担比较重,对于阅读,老师通常只会给我们提供推荐阅读书目,而我们也只会囫仑吞枣式地快速浏览,对学习起不到很大的帮助,但是“国家阅读节”的设立则可以提醒我们不仅要重视阅读的“数量”,更要重视阅读的“质量”。
同意朱永新教授的观点。我觉得需要设立“国家阅读节”。平时学习中,作业负担比较重,对于阅读,老师通常只会给我们提供推荐阅读书目,而我们也只会囫仑吞枣式地快速浏览,对学习起不到很大的帮助,但是“国家阅读节”的设立则可以提醒我们不仅要重视阅读的“数量”,更要重视阅读的“质量”。

(7)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建立了“校园阅读节”,老师选了你当此次活动的班级组织领导者,你会组织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至少写两个)
书籍分享会;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书籍分享会;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答案】D;C;B;C;A;同意朱永新教授的观点。我觉得需要设立“国家阅读节”。平时学习中,作业负担比较重,对于阅读,老师通常只会给我们提供推荐阅读书目,而我们也只会囫仑吞枣式地快速浏览,对学习起不到很大的帮助,但是“国家阅读节”的设立则可以提醒我们不仅要重视阅读的“数量”,更要重视阅读的“质量”。;书籍分享会;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25 0:0:1组卷:18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非连续性文本。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查阅资料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19.3% 34.4% 30% 16.3%
    (1)下列从统计表中得出的结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有82.9%的学生每天都会上网。
    B.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不多。
    C.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上网是为了看动漫、电影和下载音乐。
    D.有16.3%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查阅资料。
    (2)你觉得上网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3)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反映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体会,向广大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发布:2025/3/9 11:0:2组卷:41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经常受到侵华日军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侵华日军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杀害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牺牲时年仅13岁。
          材料二: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jù)在上甘岭的敌人,他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负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邱少云身上燃起了大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古往今来,爱国英雄层出不穷,他们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爱国英雄的一组是
     

    A.孔子 岳飞 杨靖宇
    B.李白 方志敏 董存瑞
    C.林则徐 黄继光 赵一曼
    (2)阅读两则材料,从牺牲时“年仅13岁”“年仅26岁”这些语句中,我感受到了
     

    (3)从两则材料中,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并把打动你的原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发布:2025/3/12 8:0:1组卷:29引用:1难度:0.8
  • 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发布:2025/3/9 21:30:2组卷:35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