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朗读这首诗,说说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2)诗人为什么选择“另外一条路”?你能理解他的选择吗?
(3)《未选择的路》最后一节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有何异同?
【答案】(1)表面上指自然界的路,深层含义指人生之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2)因为这样的人生更富有挑战性,这表明诗人对人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选择,不随波逐流。
(3)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4)同: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
(2)因为这样的人生更富有挑战性,这表明诗人对人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选择,不随波逐流。
(3)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4)同: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则有些忧郁。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1 8:0:9组卷:10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孟子》散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发布:2024/12/27 1:0:4组卷:19引用:2难度:0.3 -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1/17 3:30:1组卷:505引用:6难度:0.6 -
3.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回答以下问题。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935年10月(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是“风景”(即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才会有灵气、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共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中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但“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显出来。
(2)下面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贵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发布:2024/12/18 6:0:2组卷:237引用:10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