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谁是偷窃我们WiFi信号的“江洋大盗”? 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
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的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不仅仅是黴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④除了微波炉,在吸收无线电波方面,水也十分擅长。2.4G频段的无线电波是最容易被水吸收的。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候,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WiFi旁一定是很糟糕的想法。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iFi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如果你站得太靠近路由器,也会影响大伙的网速哟。
⑤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而且,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墙体沉降后会跟梁柱之间有裂缝,这样,在承重梁、柱跟后期砖砌起的墙体之间,会钉上铁丝网,然再抹水泥砂浆,这样就不会有裂缝了。同时,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也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也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的传播。在一些现代家庭的房子里,许多人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这时,网络信号就会比较好。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1)通读全文,说说偷窃了我们WiFi信号的“江洋大盗”有哪些?
(2)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答出两条理由。
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一一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如果碱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任选角度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案】(1)①像电灯、彩灯等电子设备;②厨房里如冰箱等家电;③家中的水等液体;④厚重的砖石结构的墙壁,以及房子不同的材质。
(2)放在选文②③段之间。理由: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说明面灯光能干扰wifi信号;启下厨房内家电也能干扰信号的说明。②内容上,此段之前是说明彩灯等设备能对wifi信号造成干扰,且影响度还很高,从此段开始转向说明彩灯干扰信号的原理,与前后构成紧密的逻辑关系,说明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
(3)示例一:举例子。如第②段,“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这个例子,具体说明了电子设备对信号的干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列数字。如第③段列举无线网络使用的频段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所包含的频段的数据,说明了微波炉吸取无线网络信号的原因,具体、准确、科学,令人信服。
示例三:分类别。文章用②③④⑤等分别将家庭中影响wifi信号的因素进行了罗列,条理、清晰地说明这几类型的日用品和物质对信号的影响及原因。
示例四:打比方。第②段中划线句“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彩灯对wifi信号影响之大。
(4)示例一:准确性。如第③段“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运用“可能”一词,在文中表明微波炉也许会吸收网络信号,但不确定。“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二:严密性。如第④段运用“除了”“所以”“不仅仅”“如果”“也”等一系列关联词语,清晰地得出“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ifi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这一结论,表达连贯严密,逻辑性强。
示例三:生动性。文章题目“江洋大盗”运用了比喻的说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影响wifi的情形,同时这个词接近口语,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放在选文②③段之间。理由: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说明面灯光能干扰wifi信号;启下厨房内家电也能干扰信号的说明。②内容上,此段之前是说明彩灯等设备能对wifi信号造成干扰,且影响度还很高,从此段开始转向说明彩灯干扰信号的原理,与前后构成紧密的逻辑关系,说明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
(3)示例一:举例子。如第②段,“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这个例子,具体说明了电子设备对信号的干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列数字。如第③段列举无线网络使用的频段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所包含的频段的数据,说明了微波炉吸取无线网络信号的原因,具体、准确、科学,令人信服。
示例三:分类别。文章用②③④⑤等分别将家庭中影响wifi信号的因素进行了罗列,条理、清晰地说明这几类型的日用品和物质对信号的影响及原因。
示例四:打比方。第②段中划线句“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彩灯对wifi信号影响之大。
(4)示例一:准确性。如第③段“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运用“可能”一词,在文中表明微波炉也许会吸收网络信号,但不确定。“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二:严密性。如第④段运用“除了”“所以”“不仅仅”“如果”“也”等一系列关联词语,清晰地得出“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ifi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这一结论,表达连贯严密,逻辑性强。
示例三:生动性。文章题目“江洋大盗”运用了比喻的说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影响wifi的情形,同时这个词接近口语,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9 8:0:10组卷:49引用:8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文本一】
去有风的地方真的能疗愈自己吗 ①2023年年初播出的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讲述了女主角许红豆辞职去云南大理散心,在云苗村欣赏自然风光,与当地村民、租客和谐相处的同时疗愈自己的故事。女主角的选择很有勇气,剧中展现的慢生活也令人神往,此剧甚至还带火了云南旅游。当今社会,很多打工人都感觉工作压力大,生活千篇一律,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尤其是2023年春节,各大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我的朋友圈也被各地美景美食刷屏。像许红豆一样去往风景如画的山水田园间,真的能疗愈自己吗?大自然到底有何魔力?
②心理学研究发现,身处大自然中,自我关注的想法就会减少。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要求人们到海湾绿地,或在城市最繁忙的街道上步行。与在城市环境中行走的人相比,在自然环境中行走者的反刍程度较低,也就是对负面事件反复、被动的思考减少了。在大自然中行走,能够跳出我们的头脑给自己设置的牢笼,会开拓我们的思维。
③当我们长久地陷入自我关注中,咀嚼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往事离愁,沉溺于无法改变的烦心事当中,其实就是精神内耗。而当我们暂时挥别纠缠的困扰,就像许红豆离开北京,住进云南的民宿,注意力放到苍山洱海中,看日出日落,看夜间繁星,看村民的嬉笑怒骂……这些都是自我疗愈和充能的过程。
④那么,大自然是如何发挥神奇的疗愈作用呢?心理学研究发现,大自然会增加我们的敬畏感,降低我们的自我意识。一项研究要求参与者抬头看一片高耸的桉树树林,或者观察高楼。结果发现,与那些观察高楼的人相比,看着树木的参与者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重要,即削弱了自我意识。还有研究表明,体验敬畏可以让我们感觉到与他人和整个人类的联系更加紧密,使人们从自我中心转移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
⑤大自然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多积极效应,但很多人都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也可能受限于时间或交通原因无法亲近大自然,那该怎么办呢?
⑥如果能直接增强与大自然的链接自然是上上策。无论是聆听风声,欣赏日出日落,还是在草地上行走,都能让我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疗愈自己。当我们无法身临其境,依然可以选择在阳台打理盆栽植物、远眺山水花木、观看自然纪录片或者相关的图片等,这些也是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
⑦其实不只《去有风的地方》,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中《小妖怪的夏天》小猪妖对妈妈赞不绝口的工作失望时想离开家乡浪浪山,高分综艺《快乐再出发》里“再就业男团”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创作新歌、努力“接商务”……真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心累”的时候,完全可以暂时放下困扰,亲近大自然,或者只是发发呆,哪怕先给自己一个休息计划的“小盼头”。
(作者:黄彬彬。有删改)【文本二】
①久居都市,人们大都无暇深入大自然与之亲密接触,而有一群人却致力于把大自然的声音带到我们的耳边,他们就是“大自然录音师”。
②“大自然录音师”会深入田园、森林、山谷、海边,把收集到的大自然的声音制作成一张张天籁专辑。有不少人愿意付费来听他们精心录制的鸟鸣声、流水声、雷雨声,海浪声。有听众表示,自己在听声音专辑时,连家里的猫都跑过来,以为真的有鸟飞来了。有的听众感觉这些声音让自己回到了童年的故乡,“一切都是那么亲切”。有人选择在写作业时听,以提升专注力;有人选择在入睡前听,以安抚情绪;还有人在听过之后,表示要收拾行囊去大自然中探究一番……
③“大自然录音师”为我们带回的天籁之音,不仅能够让人获得身体的减压、精神的舒缓,还是生成深层幸福感的方式。闭上眼睛,在立体声的环绕之下,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的环抱之中,这个过程,也是对于自我身心的一次疗愈。
(节选自《神奇职业“大自然录音师”:来自声音的疗愈》,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第①段通过田园剧引出说明的内容——大自然是否具有疗愈功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②段在说明大自然是否具有疗愈功能时,使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文本一第④段认为大自然主要通过增加我们的敬畏感、降低我们的自我意识等方式发挥疗愈作用。
D.文本二第①段加点词“大都”表示程度深,旨在突出都市中的人们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E.两个文本都使用了并列式说明结构,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两个文本都说明了大自然具有疗愈功能,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说明。
(3)小宇同学周末喜欢适当看一会儿《航拍中国》减压,但妈妈不让他看。作为小宇的同学,请你结合两个文本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帮助他劝说妈妈。
【链接材料】《航拍中国》犹如一本“地理教科书”,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重新发现中国地理图景。透过镜头,观众不仅能看到当下祖国的秀美河山和建设成就,还能看到不远的将来科技进步将为祖国发展续写出的新篇章。该片不仅能“云端旅游”“空中看景”,更是爱国情怀的当代写照,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热爱祖国的概念融入神州大地的景色之中,用影像将国家主旋律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客观呈现,在河川山林之间,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中,突显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节选自中国新闻网评《航拍中国》纪录片,有删改)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24引用:4难度:0.5 -
2.阅读回答问题。
在古诗词中发现美和科学 ①富有生命力的诗词,插上科学的翅膀,从科学的角度欣赏古诗词,会让热爱科学和着迷诗词的你一举两得!
②古诗词里有光学知识。储光羲《钓鱼湾》有两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俯看潭水,水清见底,见到荷叶摇晃,才知道是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诗歌中反映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光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我们就会觉得潭底变浅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清澈平静的江上,倒映出一轮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
③古诗词里有声学知识。例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秒。“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听到路人问路,赶忙招招手,不敢回答,因为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水中传播。但鱼是有耳朵的,一般在头骨的两侧,所以鱼可以听到声音。可见,“小儿”的担心不无道理。卢纶的《塞下曲》“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诗句,说明了共振原理。欢声雷动,鼓乐喧天。战士击鼓,鼓皮振动,使鼓发声。鼓声在空气中传播,产生共鸣,仿佛连山川都振动了。
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说明的则是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科学道理。拉弓时,拉力对弓做功,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松手后,弓在恢复的过程中对箭做功,将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萧萧下”的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滚滚来”的长江水蕴含着丰富的动能,奔流不息,营造出雄浑、辽阔的气象,衬托诗人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悲壮心境。这就是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⑤陆游《村居书喜》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这种现象说明了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因为“骤暖”,使得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从而“花气袭人”。后半句体现空气湿度大,声音传播快的声学原理。雨后,空气湿度加大,有利于声音的反射,形成共鸣。于是,雨后的“鹊声”显得格外清脆悠远。白居易《暮江吟》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一种水汽凝结现象。九月初三,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夜间地面温度下降,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的温度也随之下降,在降到“露点”以后,多余的水汽析出凝结成水滴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是露。这就是古诗词中蕴含的热学知识。
⑥科学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一个产生于我们的理性,一个出自我们的情感,却都是人类观察自然、世界的结晶。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美妙的蕴含科学知识的自然世界。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文的结构看,本文使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先总体概括,再分说,最后总结。
B.第②段中“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造成的。
C.第⑤段“这就是古诗词中蕴含的热学知识”一句中,“这”指代的是露珠的形成。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古诗词里的光学、声学、能量和热学知识。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
(3)阅读第③段,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但鱼是有耳朵的,一般在头骨的两侧,所以鱼可以听到声音。发布:2024/8/7 8:0:9组卷:11引用:1难度:0.3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ㅤㅤ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ㅤㅤ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ㅤㅤ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ㅤㅤ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ㅤㅤ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ㅤㅤ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ㅤㅤ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ㅤㅤ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ㅤㅤ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2)说说第④段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3)第④⑤段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
(4)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
ㅤㅤ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映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发布:2024/7/30 8:0:9组卷: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