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益友之交谯周ㅤㅤ夫交之道,譬之于物,犹素之白也,染之以蓝①则青;游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韩起②与田苏处,而成好仁之名;甘茂③事史举,用显齐、秦之功;曹参④师盖公,致清净之治;窦长君兄弟⑤出于贱隶,谨恭师友,皆为退让君子。语曰:‘甲_____,不扶自直。’此言虽小,乙_____。必得其人。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穷达不阻其分,毁誉不疑其实。
(选自《谯子法训•齐交》)【注释】①蓝:蓼蓝。自然界中含靛蓝较多的一种植物。②韩起: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田苏:春秋时期晋国贤人。③甘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史举:甘茂之师。④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宰相。盖公:西汉道家大师。⑤窦长君兄弟:西汉窦皇后的两个兄弟窦长君、窦少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犹素之白也 如同,好像如同,好像
②甘茂事史举 侍奉侍奉
③皆为退让君子 都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C
A.染之以蓝则青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B.而成好仁之名 |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C.窦长君兄弟出于贱隶 |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D.必得其人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①游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
②穷达不阻其分,毁誉不疑其实。
(4)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择邻处,择友交”的处世之道,阅读本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启示我们与人相交要遵守“A
与品德高尚或志向高远之人交往
与品德高尚或志向高远之人交往
”的原则,才能够获得“B 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用原文语句回答)的真正友谊。②下面两个句子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抽出来的,请选择适合的进行还原。
可以喻大
蓬生麻中
【答案】如同,好像;侍奉;都;C;与品德高尚或志向高远之人交往;固于胶漆,坚于金石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8 8:0:9组卷:24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选文有删改)【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既
②咸
③却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②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
(3)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发布:2024/7/23 8:0:8组卷:13引用:2难度:0.5 -
2.阅读回答问题。
范宣律己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①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②,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③,韩豫章④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⑤邪?”范笑而受之。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①挑:挑挖,挖出来。②“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发肤,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③洁行:品行高洁。廉约:清廉俭朴。④韩豫章:韩伯,字康伯,历任豫章太守、丹杨尹、吏部尚书。⑤裈(kūn):裤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是
②载
③裂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②人宁可使妇无裈邪?
(3)范宣的身上有哪些美好德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发布:2024/8/7 8:0:9组卷:38引用:1难度:0.5 -
3.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公孙丑下(第三章)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①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②,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③,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注释:①兼金: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②薛:薛地。③赆:送别时赠给的财物。
(1)解释以下加点的字。
①王馈兼金:
②前日之不受是:
③予有戒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
②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
(3)选文中,孟子于齐、宋、薛三地,接受或不接受礼物的依据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的理解。发布:2024/12/27 0:30:2组卷:37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