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A
A.传不习乎 | 传:传授 |
B.待君久不至,已去 | 去:离开 |
C.博学而笃志 | 笃:坚定 |
D.相委而去 | 委:舍弃 |
C
C
A.下车引之 | 学而时习之 |
B.回也不改其乐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C.人不知而不愠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D.太丘舍去 | 不舍昼夜 |
B
B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B.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不管他就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C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无信无礼”的鄙弃,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
B.《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极力提倡“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思想,这与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关键在于思考,要知“新”。强调了时常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答案】A;C;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