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武陵山大裂谷景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涪陵区城东南约40公里的武陵山乡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等景观高低错落,层次丰富,海拔从600米到1980米,谷底至峰巅间的落差达700多米,山势奇峻多姿,极具壮观之美。景区核心区为一条发育在巨大褶皱背斜上长约10公里的原生态裂谷。整个裂谷雄阔壮美、气势磅礴,两岸层峦叠嶂、峭壁如削,瀑布直挂绝岭、飞泻而下,河谷迂回婉转、幽深迷离,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景区集山、峡、林、泉、瀑、崖、洞、潭、溪、坑、缝于一体,特别是其状如薄刀、连绵上千米的绝壁石峰国内罕见,一段长约1500米的裂谷地缝冠绝天下。
材料二:元旦期间,行走在人行栈道上,但见下面河道干涸,河道内乱石遍地,但隐约听见有水流声。栈道悬空而建,离地30-50米,蜿蜒在裂谷缝隙中,给人以惊险、刺激的感觉。

材料三:景区内悬挂的部分景点最佳拍摄时间表(北京时间)。
(1)描述武陵山大裂谷的形成过程。
(2)解释“河道干涸,但隐约听见有水流声”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栈道悬空而建,离地30-50米”,而不是沿河道旁修建的原因。
(4)说明“一线天”景点一年中最佳拍摄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岩层受挤压发生褶皱;地壳抬升出露地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出现裂隙;外力风化、侵蚀加剧裂谷形成。
(2)河道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容易下渗形成地下水;隐约有水流声应是地下水在流动。
(3)该地降水丰富,夏季河流水量大;河道窄,遇暴雨水位上涨快;为了游客安全,栈道悬空建在洪水淹没线之上。
(4)太阳高度的变化(入射光线)。
(2)河道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容易下渗形成地下水;隐约有水流声应是地下水在流动。
(3)该地降水丰富,夏季河流水量大;河道窄,遇暴雨水位上涨快;为了游客安全,栈道悬空建在洪水淹没线之上。
(4)太阳高度的变化(入射光线)。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7 3:0:8组卷:1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如图示意亚洲东部某区域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示地区在花岗岩形成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
(2)指出①②两地河流地貌类型,并描述②地地貌特征。
(3)简述F群岛的形成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3引用:4难度:0.5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图。
(1)推测图示地区是否可能出现变质岩,并说明判断依据。
(2)甲、乙两地都为山岭,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
(3)简析丙地两侧泥砂岩厚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发布:2024/12/31 19:0:1组卷:1引用:3难度:0.5 -
3.读新月形沙丘等高线地形图,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 )
发布:2024/12/31 18:30:1组卷:40引用:4难度:0.5